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40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另外,康熙年间准格尔又逼近过北京城,乌兰布统一战几乎葬送大清,差一点复现当年俺答汗的壮举。
  话说很多人看《康熙王朝》这一段时,只记得康熙和宝日龙梅的野战了,根本没怎么关注这场战争咋回事,似乎是稳赢的局。
  其实大清已经是背水一战,康熙爷御驾亲征时把所有八旗以及包衣奴才都带上了,打输了不用回北京城,直接回东北老家就行了。
  那段时间南方的朱三太子们也挺活跃。
  后来是雍正想明白了,与其让民间打着各种口号反清,不如自己扶植一个听话的朱家后裔。
  这一招真的狠辣。
  雍正在军队中找到了一个叫做朱之琏的人,此人据称是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的后裔。
  朱之琏的祖上在与清军作战时被皇太极俘虏,归顺了清廷,编入了汉军镶白旗。
  但据后世清史专家的考证,发现他的身世存疑,是不是真的朱元璋子孙还不一定。
  不过这都不重要!
  清廷说他是就是。
  雍正赐予他一等延恩侯的爵位,还把他全家抬了旗,进入了上三旗中的正白旗。
  反正清廷要的就是一个听话的明朝后裔。
  历代延恩侯只需要每年去按时祭拜明朝皇陵,就可以享受清廷的俸禄,和犬豕无异。
  可怜当年崇祯宁可吊死煤山都不投降,后来竟然出了这么个不肖子孙。
  ——额,是不是子孙也说不定,也谈不上不肖。
  传到此时这位第十二代延恩侯朱煜勋时,已经家徒四壁,没什么钱了。想想很容易理解:爱新觉罗们都自顾不暇了,哪还管的着什么延恩侯。
  关键就连革命党人都没看上延恩侯,压根没想到他,连当个枪使的想法都没有,一点利用价值都没有,实在是悲哀。
  朱煜勋抱拳道:“帝师大人,在下有礼了。”
  对方虽然已经只是个无权无势的侯爷,但好歹是“主家正统”,李谕道:“侯爷请进。”
  朱煜勋拿出一个卷轴:“本人没啥东西,一幅先祖的字就当做贺礼吧。”
  明亡后,王族大都隐姓埋名,也的确出了一个非常牛的书画家——八大山人朱耷。
  李谕先入为主,以为就是他的字。即便朱耷以画闻名,但字也不算差,何况朱耷本人名气够大,冷眼看世界,是李谕比较喜欢的风格。
  李谕接过来,轻轻打开卷轴,顿时傻眼。
  只见上面写了三个巨大的字“思无邪”,书法不错,但落款是崇祯岁次著雍摄提格。
  我晕,竟然是崇祯皇帝本人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的亲笔书法。
  李谕仔细想了想,算起来,这一年洪承畴刚与孙传庭挫败了李自成,但皇太极已经再一次入关,不知道写这三个字时他是什么心情。
  不过这三个字的艺术水平还是可以的。
  如果单论帝王的书法水平,崇祯可以排进所有皇帝前十名,他的大字称得上荡气回肠的评语,只不过他的字与他给后人留下的形象反差巨大。
  不用怀疑,这幅字上面必然也有乾隆的印章。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