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41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位是现在加拿大的卢瑟福,一位则是伯明翰大学的阿斯顿。”汤姆逊边找信纸边说。
  “卢瑟福教授我知道,阿斯顿是谁?”洛克耶问道。
  汤姆逊说:“我去年去伯明翰大学演讲时,见到的一位年轻人,我很看好他。”
  汤姆逊和他的继任者卢瑟福一样,都属于顶级伯乐,眼光好得可怕,弟子一堆诺奖。
  洛克耶看汤姆逊真的准备写信了,于是说:“看样子你对李谕提出的理论十分赞同。”
  “的确是最好的解释,”汤姆逊拧开钢笔,“不然我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更好的理论去解释原子质量为什么会出现小数,总不能有0.4或者0.6个原子吧?既然这样,说明原子似乎真的可以细分。”
  洛克耶说:“如果教授没有意见,我便发在最新的《自然》杂志上。”
  汤姆逊说:“放心发就是,李谕至今为止都没有犯过错。”
  论文发出后,立刻引起了大量科学家的讨论。
  原子论现在尚有不少人反对,如今李谕又说原子仍可以进行分割,简直就像捅了马蜂窝。
  好在李谕开篇就说明同位素是一种假说,还需要实验继续论证。
  马赫以及奥斯特瓦尔德这些典型的原子论反对者,更加无法接受同位素理论,他们仍然坚持此前汤姆逊的假设,也就是氖离子俘获了其他氢原子,但具体为什么也拿不出相应的理论。
  但这件事目前比较难争论,只能寄希望于更好的质谱仪出现。
  ——
  身在京师的李谕,最近又收到了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来信。
  按照惯例,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有权利提名候选人,这个时间点李谕的提名的是明年的物理学奖候选人。
  按照历史,将是迈克尔逊获奖。
  李谕虽然很想投给玻尔兹曼或者普朗克,不过他无意于打破这个顺序,所以还是写了迈克尔逊。
  一来迈克尔逊确实值一块诺奖;二来就算提名玻尔兹曼,比较稳妥的选择还是等让·佩兰给原子论彻底盖棺定论了再说。
  寄出信后,李谕才准备动身前往日本。
  吕碧城此时正在北洋女子公学做总教习,自然脱不开身,李谕就带上了胡嘉言等几个工厂里的学生动身。
  但近卫昭雪也坚持一起去了,因为这些人里她的日语是最好的,并且也负责对日本的销售。
  由于这艘船还要接人,所以是取道青岛、上海,再从上海去横滨。
  到达上海时,本以为很快就可以继续出航,没想到轮船的动力竟然出了问题,要在上海港修整两天。
  没办法,李谕只好下船去找蔡元培、李叔同喝喝茶聊聊天。
  蔡元培见到李谕时颇为惊讶:“才走了没一个月,疏才兄弟怎么又回来了?”
  李谕笑道:“本来不用下船,但轮船的发动机坏掉了。”
  “坏的好!”蔡元培说,“云水兄邀请我去他的敬业高等小学堂演讲,你来了比我好使。”
  “云水是哪一位?”李谕问道。
  “云水兄全名叶景沄,当年也去日本考察过教育,是上海新学的一位重要人物,值得你去见见。”蔡元培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