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42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他的穿着和发型依旧是老样子,在人堆里一眼就可以认出来。
  普朗克很重视他,已经做了两次公开讲座专门讲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虽然让一些物理学家引起了重视,不过还是没有让爱因斯坦出圈。
  没有名气就当不了物理教授。
  一些大学的物理教授收入很高的,最典型的就是英国和美国的大学,教授收入最少也得八九百英镑,约合4000多美元。如果算上其他科研经费、校方补助、科学院补助,一年轻轻松松七八千美元。在二十世纪初,绝对是顶尖级别的收入水平。
  至于德国,虽然学术水平堪称第一档,但实话说德国的教授们收入水平和英美比少了一大截。不过这时候德国的物价还算稳定,教授最少是上流社会级别。等到一战开始,德国马克大贬值,才叫一个惨。
  爱因斯坦真的很想当个只钻研物理的大学教授,但毫无门路。
  反观李谕,已经获得了多所大学的教授邀请,还没时间去……
  李谕展开一封瑞士苏黎世大学的信,信中苏黎世大学表示可以为李谕专门开设一个数学物理客座教授职位。
  李谕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回复。
  他又打开爱因斯坦的一封来信:
  “东方的李谕先生。
  “你知道的,我很喜欢与你探讨物理问题,你的想法是少有的领先于时代者。
  “而最近的我,一直在研究相对论的拓展,比如怎样把它运用到加速运动的参考系中,不过我遇到了数学上巨大的障碍,仿佛一堵高墙矗立在我的面前。米列娃帮我解决了一些数学问题,但我继续进行思考研究时,紧接着又出现了难以逾越的数学。
  “天哪,真是令人绝望!
  “我想我真的应该像你一样,好好重视并且钻研数学了。但我对数学的兴趣一直提不起来,从图书馆借来的数学书读了一半就很难继续读下去。
  “看来我应该把这项研究放缓下来。”
  李谕读到这里不禁莞尔,谁说不是哪,决定物理难度上限的就是数学。
  物理本身真的没多难,关键就是背后的数学让人抓狂。
  估计一些在高中搞过竞赛的人会很有感触。
  对于竞赛而言,肯定是数学竞赛比物理竞赛更难。(但并不能说明哪个更考验智力。)
  即便仅仅是高中数学竞赛,其出题范围并没有涉及到任何大学数学知识,也能把题目出到变态般的难度。
  可以说高中数学竞赛的题目已经没有难度上限。
  有些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的题,连大学的数学教授都会感觉两眼一抹黑。
  但物理竞赛就有上限,即人类物理学认知的上限。解题肯定是借助已有的物理定理,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大。
  物理竞赛绝对难不倒顶级大学物理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任何物理难题都可以在某一本高等教程或者论文中找到命题依据和解答思路。
  总之,最难的数学题可以形成一篇优秀的论文;而最难的物理题绝对不可能超过已有的论文。
  另外,数学竞赛没有什么章法,出题可以天马行空,解题方法也可以有很多种。备考数学竞赛必须要做浩瀚的题目,还要比较有天赋。
  但物理就很有章法:把大学微积分还有四小力学学完,就只剩一些解题技巧了。因为在高视角下,物理竞赛的题目可以很简单,有点降维打击的感觉。
  李谕高中时就准备过物理竞赛,不得不学了很多数学。后来上了大学更有感触:数学好的不见得物理好,但物理好的数学绝不会差。
  只是万万没想到堂堂物理超级大神中大神爱因斯坦也会有这种数学上的苦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