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438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谕说:“等工厂投产后,黄先生可以来看看。”
  黄楚九抱拳道:“一定!”
  黄楚九后来买卖做得不小,但在大世界建好后,就把主要精力从实业转到娱乐和地产行业了。
  一百年前的地产业同样是金融巨坑,对资金的需求巨大,他贸然扩张,深陷泥潭。
  正好上海滩出了个黄金荣,盯上他的大世界,使了一些地痞手段,在他临终时,以70万的低价从黄楚九手里盘下了大世界。
  李谕还是更加倾心于实业,什么金融业、银行业、房地产之类的,李谕知道自己可以通过这些东西赚很多钱,不过他都没有兴趣,也知道没有意义。
  真正紧缺的毫无疑问还是实业。而实业这么多门类,他都感觉自己都忙不过来,只有尽可能在自己搞精深的理科同时,培养一些工科方面的人才,然后最大限度帮助并且推动实业的发展。
  ——
  次日,李谕来到上海中学,看看学生的学习情况。
  自从有了几名荷兰籍教师加盟,以及李谕的名头,学校声名鹊起,很多人都慕名而来。
  李谕到了学校,一名荷兰老师就带过来个学生:“院士先生,他一定要进入中学。”
  眼前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李谕问道:“你叫什么?为什么要进入上海中学?”
  对方有礼地回道:“先生,我叫侯德榜,我想进最好的学堂。”
  竟然是他。
  李谕打量了一下侯德榜的行头:“你是刚来上海?”
  “是的,”侯德榜说,“我去年从福州英华学堂毕业,今年经姑姑资助来到上海,我本想学铁路工程,但突然听说这里有一所可以留美的上海中学,还是最伟大的科学巨子李谕先生所创,所以就来了。”
  李谕又问:“你为什么想学铁路工程?”
  侯德榜不假思索说:“因为我感觉这是外国人最厉害的东西,学会了它,就能超过洋人,而且还能给家乡福建兴建铁路。”
  李谕说:“洋人最厉害的不是铁路。”
  “那是轮船?是轮船我就学轮船。”侯德榜说。
  李谕笑道:“如果只有火车轮船,没有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不过外强中干,十多年前的洋务运动就是例子。”
  侯德榜有些疑惑,但很快就说:“我听先生的。”
  “至于你说的想为家乡修建铁路……”李谕说,“想法同样很好,不过不是当务之急。”
  福建是出了名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全省几乎都是山地,修建铁路难度极大。不考虑短暂存在的漳厦铁路,整个福建在铁路交通上一片空白,一直到基建狂魔出手,1950年代后才解决了福建的铁路问题。
  所以李谕真不是打击侯德榜。
  历史上侯德榜确实先学了两年铁路工程,甚至还到当时正在施工的津浦铁路干了两年。
  但他最终还是转而去考清华学校的留美预科。
  李谕这么做是帮他少走点弯路,好尽快发挥他在化学工业上的特长,完成民族工业的起步。
  李谕说:“你先进入学校,不必这么早就决定以后选择什么专业,全凭自己兴趣,说不定你会发现化学、物理很有意思。”
  侯德榜高兴道:“这么说先生同意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