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447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李谕的这套冷却系统会成为必备。
  两项汽车专利的申请很快就通过。
  而考虑到生意不断扩大、美国股灾、华尔街金融巨鳄的入股等因素,李谕又对自己在海外的公司进行了一些调整。
  李谕准备将无线电、汽车业务分离成两个独立的子公司,然后用ly公司进行控股。
  这个道理很好理解。
  可以借鉴一下后世的三星集团。作为韩国的巨无霸企业,其控制人李氏家族其实仅握有很少的股份,不超过10%。
  如何用极少的股份控制整个公司是很多创始人所关注的问题,因为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股权稀释无法避免。
  具体的操作很复杂,但道理很简单,主要就是通过多层持股。
  打个比方,三星资本是1000亿,按道理,至少持有51%以上才可以控股。
  但可以在三星之上设一个公司,由这个公司对三星控股。姑且叫做a公司,a公司的注册资金可能只有400亿,它持有三星51%以上的股份,有决定权。
  继续在a公司上设立一个b公司,b公司控股a公司,而b公司的注册资本可能只有100亿。
  如果持有b公司51%以上的股份,也就是51亿,就是b公司的控股股东。能够通过b公司控制a公司,继而再通过a公司控制三星。
  反正就是几轮嵌套,最终手里只有几个亿,便可以控制庞大的三星集团。
  并且a公司记忆三星控制的其他公司,也可以通过b公司实现控制,结果就是用几个亿操作千亿大盘。
  甚至都不需要b公司51%的股份,只需要保证自己以及自己的盟友一起控制b公司51%的股份就可以。
  现实中还会有很多经济、法律、会计、政策等因素,挺复杂,但暂时这么理解没问题。
  (各位如果看看三星的股权结构图就会直接晕掉,但抽丝剥茧最后还是通过几个控股公司实现对三星集团的掌控。)
  难怪都说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的合并报表是噩梦存在,考试甚至仅仅是非常简单的情况。
  李谕以后势必要培养一个好的会计师,还得是自己核心的人。
  总之多层控股的好处很多,不仅可以做到四两拨千斤,降低风险,关键还能把自己藏在幕后。
  将来如果想要通过美国这边的ly集团渗透、参股三井财阀,李谕尽可能隐藏自己绝对是明智之举。
  第四百五十一章 挺好……
  李谕没有忘了给《science》投上一篇稿件,内容主要讨论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论文中的光量子假说,并且首先正式提出了“波粒二象性”观点。
  不过目前大部分物理学家都反对光子存在,也就是说仍旧认为光只是一种电磁波。
  李谕详细介绍了其中的光电效应方程,即
  e=hμ-w
  (电子能量=光子能量-逸出功
  逸出功就是电子被激发出来,从金属板逃离所需的能量)
  这个式子的物理意义理解起来很简单,而且确实非常完美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不过显然绝大多数科学家都无法接受量子假说。欧洲尚且如此,更何况美国这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