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46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太少了,这点钱最多做出飞机框架,根本不够,”李谕对民族航空事业的支持肯定不遗余力,“你尽管修建,需要多少钱我都可以提供。”
  冯如说:“这……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李谕说,“就按我说的办,而且我会给你免费提供所需的技术资料。”
  冯如说:“可现在我还绕不过莱特兄弟的专利。”
  “好说,”李谕很了解其中关键,“我们采取与莱特兄弟不一样的气动布局便是。”
  李谕随即在另一张纸上给他大体画了起来。
  实际上,莱特兄弟的技术已经开始落后,法国和德国都摸出了更安全可靠的路线。——就是此前提到的气动布局问题,莱特兄弟的鸭式布局太难。
  冯如赞道:“帝师不愧号称科学巨子,如此前沿的技术也能了若指掌。”
  李谕笑道:“我现在是纸上谈兵,具体的制造、测试需要很久,这些都要靠你。”
  冯如说:“定不会辜负帝师所托。”
  “还有,”李谕说,“你平时要多学习一下机械相关的大学课程,会非常有帮助。”
  “大学课程?”冯如问道。
  李谕说:“你在奥克兰对吧?我会联系同在奥克兰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让他们接纳你旁听课程。”
  “可是这会耗费很多资金,那所学校是加利福尼亚最好的大学,学费非常高,”冯如说,“这些钱不如用在研制飞机上。”
  冯如的想法不无道理,二十世纪初的教育花费比后世还要惊人得多,尤其欧美。
  目前中国一个普通农民,一年收入不过十来两白银,欧美留学一年的学杂费就要1200两,简直骇人听闻。
  这个差距比后世离谱太多。
  要不大部分留学生选择日本哪,一年十五六两,部分中产家庭还是可以承担的。
  李谕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即便莱特兄弟学历不高,也是大学三年级才肄业,欧洲那些搞航空的更不用说。”
  冯如说:“我听帝师的!但在我身上破费这么多,实在过意不去。”
  李谕挥挥手:“不用和我客气!将来把技术、人才带回国就好。”
  “我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想法,”冯如说,“甚至我注册飞机厂的名字时,就叫做‘广东飞机制造厂’,肯定是要把所有的设备都运回国。”
  历史上,冯如1910年就把飞机工厂迁回国去了。
  但李谕却并不想让他走太早,多学点东西再走不迟。
  而且冯如是坠机而亡,如果可以精进飞机制造技术,极大可能挽回生命,多为民族航空业贡献力量。
  “那么我更要给你投资了!”李谕说,“你慢慢研究,稳扎稳打,不要贪图冒进。我会研究改进无线电设备,以安置在飞机上。”
  “真是天才的想法!”冯如惊叹道。
  李谕说:“无线电在飞机上的用途会很多,比如导航、预警、雷达等等,未来我们要一起做,所以我才说共同进步。”
  冯如并不懂“导航、预警、雷达”这些无线电陌生术语,但能和无线电搭上边,肯定是高大上的东西。
  冯如说:“谨记帝师教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