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476节(2 / 4)
李谕同他握了握手:“初次见面,幸会。”
卡尔·史瓦西说:“其实我在哥廷根时听过院士先生的演讲,但人太多,您可能没有注意到在下。”
“实在不好意思。”李谕抱歉道。
卡尔·史瓦西说:“院士先生不用道歉。”
李谕问道:“你为什么会来中国?”
史瓦西说:“我本身就是一名观测员,最近受到日本天文台的邀请,来交流学习。”
史瓦西说是交流学习,其实就是日本方面让他过来教教学。
史瓦西在欧洲,尤其是德国的学界压根说不上话,但他好歹是一个德国教授,并且与希尔伯特、闵可夫斯基这些大佬工作了很长时间,扔到美国或者日本都是第一流的学者。
史瓦西看了看京师天文台,“坦诚讲,这个天文台的设施不算先进,院士先生却能用它完成无与伦比的发现,的确令人钦佩,同时证明了能力要比设备重要。”
李谕笑道:“过誉过誉。”
几人聊得正起劲,醇亲王载沣突然来了。
载沣径直对李谕说:“帝师,你是懂天象的,现在国家危亡、太后身体不适,是否有何难以勘明的天象?”
李谕眉头一皱:“王爷,我看的是天体运行,不是占卜吉凶。”
载沣说:“观天象不就是测吉凶,当年李淳风与袁天罡可以通过推演《推背图》预测大唐气运,你作为全天下最懂观星之人,难道做不到?”
李谕多少有点尴尬,这位老哥还把天文学当成占卜。
李谕内心很无语,只能继续解释:“天文学讲究的是观测、计算,需要数学与物理知识,比如万有引力定律、对数计算。”
载沣哪懂这个,摆摆手说:“你都可以预测到一个陨石落下来,难道地上的事比天上的事还难?我就想从你这儿知道,太后身体到底会怎样?”
尼玛,李谕心中暗骂,这是我能说的?
不过他转念一想,载沣不可能有这种好心。
而如果不是出于好心来问慈禧安危,那就有可能是慈禧这种官场老油条指使。
李谕心中一凛,淡淡道:“天文学并不是用来占卜的,不信王爷可以问这位德国教授史瓦西以及日本京都天文台的平山清次先生。”
史瓦西经过翻译后,断然道:“这位中国的王爷,我可以肯定地说,天文学无法预测更不可能决定一个人的健康走向,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平山清次同样说:“李谕院士不是写过一本混沌学吗,天体运行掺杂无数的混沌,人类的社会关系更是永恒的混沌。而混度无法预测。”
虽然李谕水平明显更高,但载沣这种满人,尤其是皇族更加相信洋人,听了两人的话后才满意。
李谕心中则长舒一口气,幸亏史瓦西与平山清次来了,不然真不好收场。
……
李谕又躲过一个小劫,但宫里的慈禧和光绪是真的快不行了。
慈禧已经卧床不起,每天清醒的时间只有几个时辰,卧室里挤满了太医,但没人敢下断言。
慈禧知道自己大限将至,赶着在临死前做完几件事。
她先召见了光绪的皇后隆裕,也就是自己的亲侄女。 ↑返回顶部↑
卡尔·史瓦西说:“其实我在哥廷根时听过院士先生的演讲,但人太多,您可能没有注意到在下。”
“实在不好意思。”李谕抱歉道。
卡尔·史瓦西说:“院士先生不用道歉。”
李谕问道:“你为什么会来中国?”
史瓦西说:“我本身就是一名观测员,最近受到日本天文台的邀请,来交流学习。”
史瓦西说是交流学习,其实就是日本方面让他过来教教学。
史瓦西在欧洲,尤其是德国的学界压根说不上话,但他好歹是一个德国教授,并且与希尔伯特、闵可夫斯基这些大佬工作了很长时间,扔到美国或者日本都是第一流的学者。
史瓦西看了看京师天文台,“坦诚讲,这个天文台的设施不算先进,院士先生却能用它完成无与伦比的发现,的确令人钦佩,同时证明了能力要比设备重要。”
李谕笑道:“过誉过誉。”
几人聊得正起劲,醇亲王载沣突然来了。
载沣径直对李谕说:“帝师,你是懂天象的,现在国家危亡、太后身体不适,是否有何难以勘明的天象?”
李谕眉头一皱:“王爷,我看的是天体运行,不是占卜吉凶。”
载沣说:“观天象不就是测吉凶,当年李淳风与袁天罡可以通过推演《推背图》预测大唐气运,你作为全天下最懂观星之人,难道做不到?”
李谕多少有点尴尬,这位老哥还把天文学当成占卜。
李谕内心很无语,只能继续解释:“天文学讲究的是观测、计算,需要数学与物理知识,比如万有引力定律、对数计算。”
载沣哪懂这个,摆摆手说:“你都可以预测到一个陨石落下来,难道地上的事比天上的事还难?我就想从你这儿知道,太后身体到底会怎样?”
尼玛,李谕心中暗骂,这是我能说的?
不过他转念一想,载沣不可能有这种好心。
而如果不是出于好心来问慈禧安危,那就有可能是慈禧这种官场老油条指使。
李谕心中一凛,淡淡道:“天文学并不是用来占卜的,不信王爷可以问这位德国教授史瓦西以及日本京都天文台的平山清次先生。”
史瓦西经过翻译后,断然道:“这位中国的王爷,我可以肯定地说,天文学无法预测更不可能决定一个人的健康走向,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平山清次同样说:“李谕院士不是写过一本混沌学吗,天体运行掺杂无数的混沌,人类的社会关系更是永恒的混沌。而混度无法预测。”
虽然李谕水平明显更高,但载沣这种满人,尤其是皇族更加相信洋人,听了两人的话后才满意。
李谕心中则长舒一口气,幸亏史瓦西与平山清次来了,不然真不好收场。
……
李谕又躲过一个小劫,但宫里的慈禧和光绪是真的快不行了。
慈禧已经卧床不起,每天清醒的时间只有几个时辰,卧室里挤满了太医,但没人敢下断言。
慈禧知道自己大限将至,赶着在临死前做完几件事。
她先召见了光绪的皇后隆裕,也就是自己的亲侄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