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49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话说第三次鼠疫大流行的发源地确实是中国,差不多1850年代,云南就因为鼠疫死了200多万人。
  后来1894年左右传到香港,彼时的香港已经是国际化都市,引起了国际重视,来了两支比较厉害的科研团队,一个就是法国人耶尔森率领的,另一个则是日本人北里柴三郎率领。
  耶尔森出自微生物学顶级开山大佬巴斯德的研究所;
  北里柴三郎同样不简单,来自另一位微生物超级大佬科赫的研究所。
  北里速度比较快,先分离出了一种细菌,声称它就是鼠疫杆菌。
  没多久,耶尔森也分离出了细菌。
  经过证实,耶尔森发现的才是鼠疫杆菌,所以鼠疫杆菌的另一个名字是耶尔森菌。
  后来,鼠疫又传到了印度,造成了一千多万人死亡。
  在印度孟买,巴斯德研究所的另一位研究员西蒙德总算弄明白了传播途径,即老鼠→跳蚤→人。
  也就是有个中间媒介跳蚤。
  过程实际上不复杂,就是跳蚤吸食了老鼠的血,染上了鼠疫杆菌。然后鼠疫杆菌在跳蚤胃里大量繁殖,堵住了跳蚤的胃。跳蚤再吸血时,胃里已经填满,吸不进去,就把血液吐回宿主体内,导致了鼠疫杆菌的传播。
  所以中世纪时欧洲才会传播那么严重,因为那时候的中世纪太脏了,满大街粪便,人们根本不注重个人卫生。
  当时的西医坚信的是古老的古希腊医学,认为洗澡会打开人的毛孔,让邪祟入体,所以不能洗澡。
  外加很多虔诚的教徒都是身上脏到结硬块,中世纪的欧洲人都认为谁身上脏,谁就是虔诚的信徒。
  很诡异的思路。
  黑死病一开始,欧洲的神职人员最先把传播鼠疫的罪魁祸首归到了犹太人身上,杀了很多犹太人,因为只有犹太人没有得鼠疫,其实是犹太人与传统基督教的习惯不太相同,有清洁习惯。
  伍连德又问道:“于道台,俄国人那边也有患病的人吗?”
  于驷兴说:“那我就不知道了。”
  伍连德讶道:“您是滨江道台,怎么会不知道?”
  于驷兴说:“我又不会说俄语,俄国人更不会向我汇报。”
  伍连德听了很无语,转而问道:“日本人的聚集区哪?”
  刚问出口,伍连德就发现自己问得很多余。
  于驷兴说:“我也不会说日本话,日本人更是一个比一个蛮横,很难打交道。”
  伍连德捂着脑袋,感觉白来一趟,这个滨江道台啥都不知道。
  伍连德只能说:“于道台,那您总知道管辖内有没有医生吧?”
  于驷兴问:“郎中还是医生?”
  伍连德说:“医生。”
  于驷兴说:“懂洋人医学的医生,只有两个。”
  伍连德直接站起身:“我现在就去找他们。”
  于驷兴连忙说:“别着急啊!我已经安排了宴席,还有姑娘,给两位大人接风洗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