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51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谕也不太喜欢这个口味,悄悄对身边的张謇说:“张兄,实在不好喝!”
  张謇点了点头,“难以下咽,味道难以形容。”
  李谕说:“据说多年前英国一位首相喝了这种酒后,对其评价是,‘这不像是葡萄酒,倒像是医生开的那些治疗咳嗽的药物’。此时亲口尝一尝,果不其然。”
  张謇说:“形容得太到位了,喝酒俨然成了喝药。”
  吃过几道菜后,张謇又对李谕说:“疏才是难得的中立人士,我知道你与革命派以及立宪派都有所接触,你支持哪边?”
  李谕现在就敢说话了:“毫无疑问,君主立宪是不可行的。”
  张謇说:“清帝又该如何处置?”
  李谕说:“简单,退位呗。清廷专制已经二百余年,现在为什么还必须保存君主的位置?况且清帝据君位两百年,弄成现在这个样子,败坏至于如此。就算一个银行总办,任事十年,败坏信用,也应该辞职,何况清帝之于中国?”
  张謇点点头:“有道理,我现在也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民主应该是人人平等,满人也应该与汉人平等,咱们不对他们赶尽杀绝,但他们也不应再高人一等,大家都是国民。”
  唐绍仪说:“我也赞成民主。”
  张謇问道:“唐大人不反对民主,甚至赞成?”
  唐绍仪说:“我早在留学时,就种下了民主共和的思想种子。现在的问题是,通过怎样的办法才能将这种理想变成现实。”
  张謇高兴道:“您是北方代表,如果您都有这样的想法,那么议和就能有成果!”
  唐绍仪说:“我还可以透露一个细节,在北京时汪兆铭曾接到黄兴的电报,黄兴表示袁公如果能够赞成共和,那么就可以举袁公为总统。你们猜袁公看后怎么说?他说这个大总统是无论如何不能当的,还是应该让黄兴当。袁公的话表明他并不反对中国实行共和立宪,不过碍于他的身份,无法出头提倡而已。”
  唐绍仪把底透给张謇,是一种示好。
  张謇一开始也是立宪派,现在思想往革命派方向转,但两边人缘都不错,一旦议和出现问题,还能靠他来继续撮合。
  此后的议和在和平饭店的前身汇中饭店举行。
  李谕就不用掺和其中了,因为没啥必要。
  辛亥年间各项事务推进的效率高得令人难以置信,那么多大事在一个月内就谈定了。
  南北议和主要是几个关键点,首先是国体问题,必须共和、不能君主立宪;这是南方革命党最关切的;
  以及南北方共同成立的政府谁来当总统,这是袁世凯最关心的;
  然后才是关于清帝退位后的厚待问题。这件也重要,不过只要袁世凯逼宫完成,其实最好办,无非花点钱而已。
  别说改朝换代,就算李谕穿越前的和平时代,能用钱解决的算啥大事?
  甭管爱新觉罗皇室每年要四百万还是五百万元,在惨烈的流血战争面前,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此后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耗费的军费总计就高达二十多亿银圆!
  革命派在议和方面的诚意很高,只要是第一条,即共和制,袁世凯接受了,就同意让他当总统。
  双方还得谈一个月,李谕带着书籍去了杭州。
  目前的杭州城不大,李谕要去的地方也很好找——浙江两级师范学堂。
  这所学校后来的名字叫做杭州师范大学,没错,就是马云的母校~
  虽然后世除了提到马云时大家才会想到杭师大,但这所学校在民初其实很厉害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