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519节(2 / 4)
尤其棉纺织业,虽然一直是咱们的传统产业,但在近代一直被洋人压着。
而李谕想得简单粗暴,扶持棉纺织业不仅能壮大民族资本、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关键可以让小鬼子难受。
实际上,在九一八之前,日本虽然看起来经济比民国好,但日本的经济其实完全依赖中国市场。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资源供应国以及外贸市场。
可以说没有中国的资源和市场,小日本立马就能完蛋。
这时候的日货根本谈不上高大上,就是棉布等日常用品。
民国政府也知道要保护民族企业,从1929年开始,慢慢提高了关税。
在此之前,日货在国内确实挺有市场。
现在国内对日本的感觉十分微妙,不像抗战爆发后那么痛恨,毕竟甲午一战没有伤及根本,大家还是有向日本学习的心态。
所以即便民国年间爆发过多次抗日游行,抵制日货,都没有太大成效。
没办法,这就是工业国对农业国的降维打击,日本棉布确实便宜又好用。
但李谕就不能坐视小鬼子舒舒服服倾销了,他准备引进美国英国的先进生产线,然后借由中国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让日本本土市场尝尝中国棉布的反倾销感觉。
还有各种如味精、方便面之类的生活用品,绝不会给历史上小日本倾销的机会。
战争嘛,打的本来就是经济、是后勤,提前二十年掐一下小鬼子的奶,至少能让它营养不良。
至于日本国内民众会过得更加艰难,就不是李谕应该考虑的事了,更没啥心理负担。因为历史上日本的普通人都在享受着战争红利,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
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同
民国时期,在纺织业与食品业方面,就不得不提荣氏兄弟了。
即荣德生与荣宗敬兄弟二人,他们后来号称在“衣食上拥有半个中国”,荣家到了后世也挺厉害。
荣家在抗战期间也很有民族气节,宁可烧了工厂,承担巨大的损失,也不把东西留给日本人。
目前荣家已经坐稳面粉大王的称呼,历史上他们要到一战时期才开始大规模发展纺织业。
上海福新面粉厂,李谕见到了不到四十岁的荣德生。
“您就是实业协会李会长吧,要开会,我们自己过去就是。”荣德生客气道。
李谕说:“正好来看看你们的厂子。”
提到自己的产业,荣德生立刻不无骄傲地说:“我们在江浙和上海拥有多家工厂,甚至于现在国内的麦子都不够我们用,需要进口。”
李谕转而问道:“我看资料,你们多年前就有了在纺织方面扩展业务的想法,为啥一直没有建厂?”
荣德生说:“张謇部长的大生纱厂经营不是一直很红火嘛。”
李谕笑道:“国内这么大的体量,再多10家纱厂都不够,更何况还有对外销售的庞大市场。”
“对外销售?”荣德生还没有这么大胆的想法。
李谕说:“日本货能往外销,我们怎么不可以?”
荣德生说:“纱厂的生意运营起来并不难,不过想做好不容易,历来江南富庶人家多有经营纺织者,但也多毁于纺织。” ↑返回顶部↑
而李谕想得简单粗暴,扶持棉纺织业不仅能壮大民族资本、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关键可以让小鬼子难受。
实际上,在九一八之前,日本虽然看起来经济比民国好,但日本的经济其实完全依赖中国市场。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资源供应国以及外贸市场。
可以说没有中国的资源和市场,小日本立马就能完蛋。
这时候的日货根本谈不上高大上,就是棉布等日常用品。
民国政府也知道要保护民族企业,从1929年开始,慢慢提高了关税。
在此之前,日货在国内确实挺有市场。
现在国内对日本的感觉十分微妙,不像抗战爆发后那么痛恨,毕竟甲午一战没有伤及根本,大家还是有向日本学习的心态。
所以即便民国年间爆发过多次抗日游行,抵制日货,都没有太大成效。
没办法,这就是工业国对农业国的降维打击,日本棉布确实便宜又好用。
但李谕就不能坐视小鬼子舒舒服服倾销了,他准备引进美国英国的先进生产线,然后借由中国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让日本本土市场尝尝中国棉布的反倾销感觉。
还有各种如味精、方便面之类的生活用品,绝不会给历史上小日本倾销的机会。
战争嘛,打的本来就是经济、是后勤,提前二十年掐一下小鬼子的奶,至少能让它营养不良。
至于日本国内民众会过得更加艰难,就不是李谕应该考虑的事了,更没啥心理负担。因为历史上日本的普通人都在享受着战争红利,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
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同
民国时期,在纺织业与食品业方面,就不得不提荣氏兄弟了。
即荣德生与荣宗敬兄弟二人,他们后来号称在“衣食上拥有半个中国”,荣家到了后世也挺厉害。
荣家在抗战期间也很有民族气节,宁可烧了工厂,承担巨大的损失,也不把东西留给日本人。
目前荣家已经坐稳面粉大王的称呼,历史上他们要到一战时期才开始大规模发展纺织业。
上海福新面粉厂,李谕见到了不到四十岁的荣德生。
“您就是实业协会李会长吧,要开会,我们自己过去就是。”荣德生客气道。
李谕说:“正好来看看你们的厂子。”
提到自己的产业,荣德生立刻不无骄傲地说:“我们在江浙和上海拥有多家工厂,甚至于现在国内的麦子都不够我们用,需要进口。”
李谕转而问道:“我看资料,你们多年前就有了在纺织方面扩展业务的想法,为啥一直没有建厂?”
荣德生说:“张謇部长的大生纱厂经营不是一直很红火嘛。”
李谕笑道:“国内这么大的体量,再多10家纱厂都不够,更何况还有对外销售的庞大市场。”
“对外销售?”荣德生还没有这么大胆的想法。
李谕说:“日本货能往外销,我们怎么不可以?”
荣德生说:“纱厂的生意运营起来并不难,不过想做好不容易,历来江南富庶人家多有经营纺织者,但也多毁于纺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