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535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谕深感痛惜,知道他患有心脏病,不过这时压根没什么好的治疗方案。
  周诒春说:“校长,学生集齐了,可以举行开学典礼。”
  唐国安振奋起精神:“疏才兄弟,一起去吧。”
  也算不上开学典礼,因为学生们去年便上了半年课,只是因为辛亥革命的缘故放了半年假。
  可不管怎么说,新朝新气象,就当重新开学一次。
  唐国安首先上台讲了几句,就让李谕上去,谁叫他是科学界的龙头大哥,清华又是所典型的理工类学校。
  李谕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帮着清华创建,还有监督的头衔,是清华的老熟人,学生们对他不陌生,甚至很多人相当崇拜他。
  李谕清清嗓子说:
  “诸位肯定明白,当今世界,西方的那些文明谈不上什么自由民主,因为如果他们真的自由民主,就不会全世界搞殖民地,侵略他人。
  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必须自强,那时候,才有资格谈论自由。
  我说这些不是想聊政治话题,只是告诉诸位,学校的严格管理,看似限制了你们的自由,实际上是为了今后真正的自由。
  想要立国于现代的世界上,就要在科学、文化各方面打下现代化的坚实基础;政治制度和政治风气自然也是重要的,但比之前者,没有决定意义。
  那怎么才能让国家强大?
  我说几个简单例子,比如,能把《申报》等办成一张真正反映民意、敢言而伸张正义的报纸,受到国内外重视和尊重,就在舆论界立下了一根坚实柱子。
  再如,我们在化学工业方面,力求进步,产品在国际上列入先进行列,就在这方面也立了一根坚实的柱子。
  如果中国有几十根这样的柱子,基础就牢固了。
  政府好比是一个屋顶,好的屋顶会在这些柱子上牢牢建立;不好的屋顶,要是安放不住,会垮下来,重新修造,但不会影响下面的柱子。
  有了这些柱子,终有一天,会盖好一幢举世瞩目的堂皇大厦!”
  李谕说完,台下就响起了热烈掌声。
  学生吴宓对旁边的金岳霖说:“我甚至都有点想转去理科了。”
  金岳霖笑道:“就你那数学成绩,还是放弃吧!而且刚才李谕院士不是说了,柱子不是只有理工科,《申报》的例子就是代表了文科。”
  吴宓小声说:“可清华的文科……”
  他还没说完,周诒春作为教务长便上台继续重审清华的纪律。
  清华的校规绝对是最严的,几乎是半军事化管理。
  不能看小说、不能带钱这种常规的就不提了,举点细节例子:
  清华每天早晨七点开始打起床钟,所有人的手巾脸盆都写上号码,脏了要罚。
  七点二十分吃早饭,四碟咸菜如萝卜干八宝菜之类,每人三个馒头,稀饭不限。
  就连饭桌上,也有各人的学号,缺席要记下处罚。所以脸可以不洗,早饭不能不去吃。
  但目前清华的饮食是免费的,而且清华的位置属于“穷乡僻壤”,不吃食堂的饭,想打个牙祭都没地方。
  不吃早饭算做小错误,小错积累多了就会被记一小过,三小过为一大过,三大过则恶贯满盈实行开除!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