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53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饶毓泰一直有心研究物理学,对李谕这种在数理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学者很钦佩,主动找李谕说话:“院士先生,一个月以前我还在一所学校中当老师,现在竟获得了留美资格,简直如同梦幻一般。”
  李谕道:“都是你应得的。”
  就算没有李谕出现,饶毓泰明年也会考取江西公费留学。
  饶毓泰说:“我在上海时,前辈胡适给我上过一小段时间英文课,他也提到过您,说您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科学方面最厉害的人。”
  李谕笑道:“过奖过奖,我一个人强也算不得什么。”
  饶毓泰说的是两三年前在上海南洋公学的事情,当时他与胡适是校友,胡适还兼任英语老师,所以某种意义上两人算亦师亦友的关系。
  胡适对饶毓泰很尊重,后来他曾说过:“论学问,我那时怎配教英文?但我教的两班后来居然出了几个有名的人物:饶毓泰(树人)、杨铨(杏佛)、严庄(敬斋)。”
  送走饶毓泰后,今年清华的招生也开始了。
  这种招生就不用清华校方过多管了,类似后世高考,直接由各省命题考试,然后按照名额把前几名送过来上学。
  几周后,学生陆陆续续赶到了北京城。
  这一届里比较出名的有闻一多和汤用彤。
  闻一多名气显赫,不许多介绍。
  另一位汤用彤也是名国学大师,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
  又过了几天,梁启超从海外回国,相比历史上稍微提前了一点。
  八成是袁世凯催促他赶紧回来的。
  袁世凯非常希望文化领域里建立自己的阵地,取得舆论上的制高点,这么做的好处太大了,不仅可以得到精英群体和知识分子的支持,还能控制群众的想法,——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
  现在有了章太炎还不够,如果让梁启超也过来,就真的太强了。
  不过两人均才高气傲,之前又因立宪与革命的不同观点发生过激烈争吵,所以脾气对不到一块。
  当梁启超知道章太炎最近在袁世凯府上做客时,便拐弯先先来见了见李谕。
  梁启超已经十几年没有回国,这些年国内的变化挺大,尤其是满街的大辫子再也看不见。
  李谕在府上设宴款待梁启超,他不无感慨道:“看起来,共和的好处真不少,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乱象。现在皇帝老子没了,内阁的举措如果可以慢慢推行,再造乾坤大有可为。”
  梁启超跃跃欲试想做点事,李谕虽知道后续的走向,也不好打击他,于是说:“一切要看共和执行得好不好。任公仍旧没有入仕打算?”
  梁启超说:“暂时没有。”
  李谕说:“既如此,反正任公没有太多事情,不如抽个时间去清华做个演讲?”
  梁启超对这所留美学校很感兴趣:“疏才相邀,不答应我也得答应。”
  李谕说:“提前谢过。”
  此时赵谦拿进来几份当天报纸,梁启超想尽快知道国内现状,一页页读了起来。
  他读书看报的速度非常快,每一页停留没多久就翻过去,过了一会儿,突然眼睛定住:“要是这件事能做成,民国就确实有点公民与平等的意思。”
  李谕问道:“什么事?”
  梁启超把报纸展开:“一桩女方提出的离婚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