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545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谕说:“大总统英明。”
  “批!多少地都批!”袁世凯说,“这项开支列入军费预算,华符(冯国璋字),你和军部一起亲自监督此事。”
  冯国璋说:“属下也感兴趣得很,甚至还想坐飞机到天上瞧瞧。”
  他们出钱更好,但李谕很清楚,搞飞机产业最多就是培养点航空人才,积累积累经验。以北洋政府的财力,根本支撑不起成规模的空军。
  但民国必然缺不了汽车、飞机、无线电,培育人才的同时少量产出一些飞机,就是胜利。
  有袁世凯开绿灯,李谕很快就在天津拿到一块工业用地。
  前去视察时,冯国璋仍不住询问飞机的事:“李谕院士,现在洋人造的飞机,能飞多高?”
  李谕说:“两千米问题不大,不过考虑安全,一般不会飞那么高。”
  “两千米?”冯国璋抬手比划了比划,嘿嘿笑道,“李大院士莫怪,我对这种高度没什么概念。”
  李谕说:“泰山1545米,就是说飞机可以轻松从泰山上头飞过去。”
  “我的老天爷!”冯国璋惊讶道,“比泰山还高!”
  李谕说:“这才哪到哪,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达到万米高空。”
  冯国璋睁大眼睛:“这也行?”
  李谕说:“我什么时候骗过人?”
  “厉害!厉害!”冯国璋连连说,“难怪洋人这么厉害。”
  李谕则说:“厉害的不是洋人,是科技。”
  冯国璋突然想到:“还有一件事我比较好奇,你怎么能这么精确地说出泰山高度1545米?这数准不准?我听人说,泰山有三四千米高。”
  早期徐霞客等人的记录里,的确提到泰山3600米左右。
  李谕笑道:“这就是测量学了,其实并不难,只需要知道一定的三角学知识就够,您要学学吗?”
  冯国璋说:“我如果年轻二十岁,可能还会学一下,现在决计学不明白了。”
  袁世凯和冯国璋在批地上很大方,但资金方面就很紧缺了,最初仅仅拿出五万银圆。
  李谕随即开始在这片地上进行基础建设,等冯如回来,好尽快投入使用。
  另外,李谕也要对无线电进行技术改造,以达到把无线电安到飞机上的操作。
  这件事在后世听起来理所应当,不过目前是个技术难题。
  如果可以做到,飞机的安全系数会瞬间提高几个维度。
  第五百三十六章 蹭船
  李谕想派出轮船去美国的消息很快被其他人知道。
  这时候的船票依旧一票难求,尤其是远洋轮渡。
  宋嘉树正好随着孙先生来到北京,于是带着自己的儿子宋子文上门找到李谕。
  “这是一盒极品龙井,请李大学士笑纳。”宋嘉树把盒子放在桌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