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56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就导致达伦领奖时鸦雀无声,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他是从哪冒出来的,直到院长宣布其获奖,才响起了掌声。
  但评委会气没消,许多学者公开抨击瑞典皇家科学院。为了平息怒火,瑞典皇家科学院今年没有做任何提名,全由诺奖评委会自己拟定。
  诺奖评委会很担心诺奖混入太多水分,影响权威性,这对自己的伤害会非常大,于是今年搞了非常物理的成果。
  李谕能拿奖的研究其实还有不少,但许多都涉及了超前的量子理论或者天体物理学(离不开原子物理学)。
  诺奖评委会最终决定颁发给更多学者能复刻同时很有“深度”的超导和抗磁性,即仍然没有脱离经典物理学。
  获奖肯定要去领,李谕感觉该再出去一遭,不然等一战打起来就真没机会了。
  尤其那时候想联系德国的一众科学大佬会很难,除了普朗克、希尔伯特,爱因斯坦一战前也正好迁回了柏林。
  四年中德国几乎与外界断了联络,包括学术界,就算能通过信件艰难保持沟通,也会被层层审核,总之很麻烦。
  趁时间来得及,李谕先忙乎完国内的一些事,同时准备好论文和专利,到时候继续狠狠薅一拨羊毛。
  ……
  几天后,李谕正在家中加紧写论文时,鲁迅突然造访。
  看到他伏案奋笔疾书,鲁迅好奇地凑过来看了一眼,然后说道:“疏才兄的英文书写能力比中文强好多。”
  李谕放下笔说:“听不出你是在骂我还是夸我。”
  “当然是夸你,”鲁迅笑道,然后问,“在写什么文章?”
  李谕说:“我在演算几个式子,关于原子内部的能量分布,并且对原子光谱进行推导,公式有点复杂,可能要算好几天。”
  鲁迅又看了一眼里面的数学符号,说道:“果然是能在科学之道上睥睨天下之人,我想全国不会有第二个人看懂。”
  “这句就不是夸赞了,我非常希望更多国人能看明白,”李谕说,“豫才找我有什么事?”
  鲁迅说:“我想去看一位医院中的同学。”
  李谕问道:“在日本读书时的同学?”
  “是的。”鲁迅点点头。
  李谕疑惑道:“为什么先来我这儿?”
  鲁迅说:“因为那所医院在日本公使馆,我认识的人中,能在洋人公使馆出入自如的,好像只有院士先生您。”
  “谁生病了?”李谕又问。
  鲁迅说:“蒋百里。”
  “蒋百里?他不是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当校长哪?”李谕说道。
  鲁迅叹了口气:“不久前,百里兄突然在对全校师生讲话时拔枪自杀,要不是旁边的护卫反应快,让他的枪偏了一点,人当时就没了。”
  李谕愕然:“为什么要自杀?”
  鲁迅说:“好像是百里兄说要兑现自己的承诺。”
  李谕实在不理解,继续问:“他总不会在玩赌命的游戏吧?”
  听了鲁迅一阵解释,李谕才明白了事情原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