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57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这两个实验要做好几年,得等上一等。
  尤其是七八个月之后,欧洲就会爆发一战,很多科学研究被迫放缓乃至停滞。
  搞理论研究的可能受影响还不算大,但欧洲的实验物理学家基本啥也干不成了,许多人甚至被强制征兵去了前线。
  一战时,前线不缺大科学家。好在这些人基本在后勤部门,搞通信研究、密码研究或者弹道研究之类。
  剑桥就派了许多数学家去前线炮兵部队。
  许多本来可以为人类科学做出更多贡献的科学家不幸战死前线,最可惜的或许就是英国的莫斯莱。在英军发动的颇有荒唐之感的加里波利登陆战中,莫斯莱被一名狙击手命中头部,当场死亡。
  包括其老师卢瑟福在内的很多人都劝阻过他去战场,不过莫斯莱没有采纳。如果他活着,基本坐稳一块诺奖。
  当然了,英国的损失总体上还是比较小的,真正惨的是法国,博士都不知道死了多少……
  第五百六十一章 匪夷所思
  爱因斯坦要着急赶回德国,他对玻尔说:“我会向柏林科学院提议,让你尽快获得在柏林演讲的机会,但你一定要多练练德语。”
  玻尔说:“德语嘛?我只能尽力。”
  爱因斯坦又对李谕说:“李谕先生,你也一定不要忘了来一趟柏林。”
  劳厄也说:“普朗克教授一直记挂着你。”
  李谕道:“肯定会的。”
  “我希望与你再研究几个物理方面的问题,”爱因斯坦接着说,“我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现象,或许能够为我的理论进行验证。不过这件事需要既懂物理学也懂天文学的人,阁下实在是最合适的人,没有之一。所以我会在柏林等待先生大驾。”
  李谕说:“既然如此,后会有期。”
  量子力学与相对论已然都走上正轨,二十世纪初最动人心魄的两座物理学大厦马上拔地而起。
  李谕暂时脱不开身离开英国,因为伦敦马上要召开皇家学会会议,自己好歹是个外籍院士,老不参会太不给面子。
  会议比较常规,只不过由于李谕跨了学科,数学、物理、天文学的会议都要参加。
  物理刚刚见了一众大神,皇家学会瞬间有点相形见绌;天文学则还没到发力的时候。
  至于数学,李谕根本不敢多发言。
  好在数学发展的超前性很明显,到二十世纪初时,已经门类俱全,而且每个门类都研究到了极深的地步。庞加莱过世后,再也没有人可以学通所有数学门类。
  所以数学家们相处很融洽,你研究你的拓扑学,我研究我的数论,你肯定知道我不知道的,但我也肯定会你不会的。
  大家互相帮助,互相进步。
  即便如此,以李谕的数学水平,也不敢在数学家面前造次。
  物理学他敢说自己领先一个时代,数学这玩意没法吹牛,分分钟被打脸。
  所以会议开到一半,里面一帮大神聊得兴高采烈时,李谕就借口上厕所偷偷溜了出来。
  数学会议是在剑桥里开的,李谕来到校园中,坐在一棵树下,无奈道:“开什么玩笑,黎曼函数、组合数学,这是我该听的东西?”
  旁边一名学生突然抬头:“这是什么语言?”
  李谕随口说:“chinese。”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