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58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唯独没有考虑重机枪和火炮的作用,简直就是送死战术。
  而大量出现的伤员导致法军不断征兵,在短短几年中就葬送了一代青年。
  加利埃尼倒是挺喜欢新鲜事物,甚至还组建了由600辆出租车组成的运输队,负责往前线拉人。
  但法军的高层不是很统一,加利埃尼曾经与霞飞竞争法军总司令,不过由于年老多病,加利埃尼输给了霞飞。
  一战打响,加利埃尼被重新启用时,他与霞飞仍旧有非常多的矛盾。
  李谕反正不掺和军政上的事,他们要买就买,自己只当作民用商品售卖。而且以一战的情况看,技术上的一点优势不会形成决定性的胜势。
  德国的技术确实强,但法国英国也没弱太多,而且英国还能利用海军优势封锁德国的进出口,相比较而言,协约国的胜面不小。
  第五百六十七章 水星的进动
  离开巴黎,李谕先前往斯德哥尔摩领了奖。
  虽然获奖理由对于李谕来说不算最突出的成果,但两获诺奖已经相当罕见,此前仅居里夫人做到。
  国内报道后必然群情振奋,愿意投身科学的青年才俊将越来越多,这是李谕最希望看到的。
  而李谕在科学界的威望更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诺奖的宴会结束后,李谕便前往柏林看望普朗克与爱因斯坦两尊大神。
  普朗克在自己的别墅会见了李谕,同在的还有爱因斯坦以及弗里茨·哈伯。
  这三位都是诺奖获得者。
  “很高兴再次见到你,”普朗克端着红酒迎接李谕,“也恭喜你再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因斯坦同样祝贺道:“非常令人惊叹的成就。”
  李谕笑道:“诺奖对诸位来说都是囊中之物,逃不掉的。”
  爱因斯坦给李谕介绍了弗里茨·哈伯:“哈伯先生是我的朋友,一位非常优秀的化学家,他成功用空气中的氮气合成了氨,为氮肥工业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支持。”
  李谕同他握手道:“你好,哈伯先生。”
  哈伯说:“很荣幸遇见你,院士先生。”
  弗里茨·哈伯已经四十多岁,是个秃顶,个子不高,但衣冠楚楚。
  哈伯是犹太人,不过他一直竭力使自己同化到德国人中,甚至改变了信仰,受了洗,衣着举止都发生了改变,并戴上了一副典型普鲁士人风格的夹鼻眼镜。
  哈伯的科研实力很强,如今是普鲁士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地位不低。
  值得说明,哈伯是另一个典型的“天使与魔鬼”化身。
  合成氨的技术自然可以用于化肥工业,解决上亿人口的粮食问题,但德国同样可以用合成氨技术生产炸弹。
  更为人诟病的是,一战时期哈伯亲自指挥了大型化学武器进攻,他在战场投放了180吨氯气,导致了差不多5000名英法联军的阵亡。
  哈伯此后又制造了很多其他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与生物武器刚问世就认定为极端不人道,哈伯的所作所为最终让他众叛亲离。
  他的妻子为此自杀,爱因斯坦也与他决裂,称他为“科学界败类,丧心病狂的走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