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61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袁克定又问向胡仁源:“校长,您怎么说?”
  胡仁源道:“本人钻研数学,就是刚才李谕先生提到的概率论还有博弈论。大公子一定要我给学术意见,我也只能在数学上竭尽所能,分析分析博弈论的模型。”
  李谕心中一喜,胡仁源学得挺快。
  袁克定抱拳道:“太好了,克定等诸位的劝进书。”
  临走时,他心想:还以为读书人骨头多硬,不过如此!
  等袁克定离开北大,胡仁源终于忍不住大笑出来:“院士先生太聪明了!即打发了大公子,还能用天文学与数学再羞辱他们一番,这可比嘴上骂两句高明多了!”
  李谕也笑道:“如果直白地表示不同意,他们肯定还会一遍遍来施压,烦不胜烦,不如给他们个看不懂的结果。”
  胡仁源说:“孔夫子讲学以致用,先生堪称做到极致。袁世凯若要恢复帝制,北大全校绝对不赞成!”
  “必然不能赞成,”李谕无奈地说,“只是可惜了一个本来最有希望的强人。”
  说袁世凯卖国、窃取胜利果实都没问题,但不能说他没能力,甚至可以直接说他是民国初年最有能力的政治家。
  否则严复、张謇、杨度、梁启超等一众大佬不会对他有那么大的期望,因为除了他,确实找不出第二个。
  要是袁世凯不搞帝制,再靠外交力量慢慢瓦解掉二十一条,真称得上是个英雄。
  第五百九十六章 卢瑟福的访问
  先不提权力的事,毕竟这东西不能事后诸葛亮。当事人也永远不会醒,权力的瘾无法抗拒,就算去劝,袁世凯还是会义无反顾走上那条千夫所指的死路。
  就是不知道算不算必经之路。
  几天后,新一期《science》从美国邮了过来,吴君和秉志的关于噬菌体的文章刊载其上。
  两人看到后非常高兴,这种级别的发现虽然够不上大奖,但作为博士论文毫无问题。
  ——二十世纪初的博士可是相当值钱的。
  李谕乐得看到,这时候国内的尖端生物学人才太少,比数理方面的还要少。
  现代生物学几乎就是站在微生物学以及后来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开始大放异彩的。
  而医学又与生物学密切相关,它们每进步一点,就能挽救成千上万生命。
  只不过病毒有点太超前,当下仅局限于“发现”,想初步研究它也要等十多年后电子显微镜的发明。
  病毒在生物界号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摸索它的性质都很难,最多就是再研究研究如何培养之类,这也不是容易事,——去年学者才成功在实验室完成病毒的体外培养。
  总之这项研究的成功让吴君、秉志对微生物学有了足够兴趣。
  等一战后,很多事情就能展开搞一搞。
  最好还能借助他们的力量让国内生物学水平提升一个档次,做好未来的铺垫。
  ……
  还有件意外的事情,李谕突然收到一封卢瑟福的电报,提到他马上就会到中国。
  李谕连忙搭乘火车来到上海码头迎接。
  见到风尘仆仆的卢瑟福,李谕愕然道:“卢瑟福教授,您怎么会突然造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