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625节(4 / 4)
第一次是在1905年,即日本发布“留学生取缔规则”,陈天华投海自尽的那次。
第二次是辛亥时期,留日学生为了回国参加革命。
第三次就是当下因为“二十一条”回国的。
幸亏李谕当年早有准备,学堂建设的面积不小,均分开,每个学校不至于承担太大的压力。
但怎么说也超出了设计容量,有些方面只能将就一下,比如住宿条件差一点,上课没有足够桌椅,需要站着等等。
倒是大同大学由于足够大,大学生又没有那么多,反而充盈了不少。
日本的大学相比欧美差了点意思,但基础教育还算拿得出手,所以归国的留日学生水平倒是可以。 ↑返回顶部↑
第二次是辛亥时期,留日学生为了回国参加革命。
第三次就是当下因为“二十一条”回国的。
幸亏李谕当年早有准备,学堂建设的面积不小,均分开,每个学校不至于承担太大的压力。
但怎么说也超出了设计容量,有些方面只能将就一下,比如住宿条件差一点,上课没有足够桌椅,需要站着等等。
倒是大同大学由于足够大,大学生又没有那么多,反而充盈了不少。
日本的大学相比欧美差了点意思,但基础教育还算拿得出手,所以归国的留日学生水平倒是可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