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668节(3 / 4)
代表团内部分成两派,驻法公使胡惟德、驻意公使王广圻为签字派;王正廷、顾维钧、施肇基等则坚持反对签字。
代表团团长陆徵祥则只想得到北洋政府的指令,毕竟责任太大。
经过一个多月的电报通讯,北洋政府仍旧没给个准信,陆徵祥实在承受不住压力,称病辞职,从此之后,代表团的主要工作就是顾维钧来做。
就是说如果签字,也是顾维钧。
此时距离签字,只剩十天。
顾维钧等人心中明白,拒签是最好的选择,可以保留以后争取山东的可能。
虽然这样会导致失去一些谈下来的东西,但有些东西毕竟就是一丝一毫不能让的,否则以小鬼子的行事作风,肯定会得寸进尺,遗患无穷。
按道理,北洋政府怎么说都要给个准信,可直到最后一天,代表团也没有收到北洋政府的明确指示。
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
代表团猜测,可能北洋政府不想自己做决定了,想让代表团自己决定签不签。
最终签约日,顾维钧当机立断,选择了拒签。
而在次日,他才收到北洋政府拒签的指令。
——很可能北洋政府是在推算和会最后签约的会议开始后,才发出了电文。明显有推卸责任的想法,还能怪罪于无线电的通信不畅……
哎,图什么哪?怎么能和自己人耍小聪明。
后来的发展,还算好,舆论起到了作用,各国同情山东问题;美国的国会对威尔逊最终让步于日本也有异议。
既然没签字,日本就不能在法理上占据山东,此后北洋方面也没再同意。
几个月后,代表团先就奥匈问题签了字,收回了让给奥匈的权利。次年,中德也签了协约,德国赔了一部分钱,然后取消了庚子赔款。
学生们确实做到了。
第六百五十章 收复
五四的这一个多月,国内的抗争以及外交上都算挺成功的。
顾维钧不签字的决定非常灵性。
日本代表团的牧野伸显当时就担忧地表示:“世人不察,以为在巴黎的中国代表,为血气所驱使,为功名所激发,致有此等行动。而我观察并非如此,我深信此种感情早已浸润于中国一般国民,酝酿数年之久,一触即发,巴黎和会不过其表现之机会……我国或因中国问题而陷入意外之困境,未可知也。”
这个小鬼子还算有点自知之明。
五四的作用之大不用过多叙述,单单一个近代转入现代的就足够彰显地位。
当然这是站在了上帝视角,要是从当下着眼,最现实的表现可能就是加速了北洋内部的裂变,尤其是皖系和直系的分裂。
五四可以说直接引发了后续的直皖战争,亲日的段祺瑞一派渐渐没落。
段祺瑞估计对此相当无语,自己在成为“共和英雄”后,又对德宣战,并成为胜利国。去年一战刚结束,没开和会时,段祺瑞志还得意满地以总司令身份检阅军队,接受群众和各国使节的检阅,人群中喊出了“段祺瑞万岁”的口号。
但他刚坐上云霄,还没缓过神,就又再次摔到地上。
什么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段现在心里真是明明白白。
两人做的当然还是春秋大梦。 ↑返回顶部↑
代表团团长陆徵祥则只想得到北洋政府的指令,毕竟责任太大。
经过一个多月的电报通讯,北洋政府仍旧没给个准信,陆徵祥实在承受不住压力,称病辞职,从此之后,代表团的主要工作就是顾维钧来做。
就是说如果签字,也是顾维钧。
此时距离签字,只剩十天。
顾维钧等人心中明白,拒签是最好的选择,可以保留以后争取山东的可能。
虽然这样会导致失去一些谈下来的东西,但有些东西毕竟就是一丝一毫不能让的,否则以小鬼子的行事作风,肯定会得寸进尺,遗患无穷。
按道理,北洋政府怎么说都要给个准信,可直到最后一天,代表团也没有收到北洋政府的明确指示。
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
代表团猜测,可能北洋政府不想自己做决定了,想让代表团自己决定签不签。
最终签约日,顾维钧当机立断,选择了拒签。
而在次日,他才收到北洋政府拒签的指令。
——很可能北洋政府是在推算和会最后签约的会议开始后,才发出了电文。明显有推卸责任的想法,还能怪罪于无线电的通信不畅……
哎,图什么哪?怎么能和自己人耍小聪明。
后来的发展,还算好,舆论起到了作用,各国同情山东问题;美国的国会对威尔逊最终让步于日本也有异议。
既然没签字,日本就不能在法理上占据山东,此后北洋方面也没再同意。
几个月后,代表团先就奥匈问题签了字,收回了让给奥匈的权利。次年,中德也签了协约,德国赔了一部分钱,然后取消了庚子赔款。
学生们确实做到了。
第六百五十章 收复
五四的这一个多月,国内的抗争以及外交上都算挺成功的。
顾维钧不签字的决定非常灵性。
日本代表团的牧野伸显当时就担忧地表示:“世人不察,以为在巴黎的中国代表,为血气所驱使,为功名所激发,致有此等行动。而我观察并非如此,我深信此种感情早已浸润于中国一般国民,酝酿数年之久,一触即发,巴黎和会不过其表现之机会……我国或因中国问题而陷入意外之困境,未可知也。”
这个小鬼子还算有点自知之明。
五四的作用之大不用过多叙述,单单一个近代转入现代的就足够彰显地位。
当然这是站在了上帝视角,要是从当下着眼,最现实的表现可能就是加速了北洋内部的裂变,尤其是皖系和直系的分裂。
五四可以说直接引发了后续的直皖战争,亲日的段祺瑞一派渐渐没落。
段祺瑞估计对此相当无语,自己在成为“共和英雄”后,又对德宣战,并成为胜利国。去年一战刚结束,没开和会时,段祺瑞志还得意满地以总司令身份检阅军队,接受群众和各国使节的检阅,人群中喊出了“段祺瑞万岁”的口号。
但他刚坐上云霄,还没缓过神,就又再次摔到地上。
什么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段现在心里真是明明白白。
两人做的当然还是春秋大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