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706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谕也不拆穿,说:“可以,我答应你。”
  李闲高兴道:“我明天就告诉他!”
  李谕心中暗笑,小孩子真是藏不住一点秘密。
  钱三强的父亲是国学大师钱玄同,介绍过好几次;钱学森的老爹钱均夫名气小一点,但也绝对是一个文化人,如今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职,和鲁迅算是同事。
  也是巧了,他们几个竟然都在同一所小学上学。
  钱学森自小就是个神童级别的天才少年,真要是测测智商,放眼全京城可能都是数得着的,关键他还非常勤奋。李谕对于自己的儿子比不过他并不太当回事。
  不过自家这手丑到家的书法竟然继承了下去,太尴尬了!
  民国时期嘛,读书人要是不能写一手好字,的确让人笑话。
  自己练了这么多年,本来马上有所小成,但多次被打断,要么去了其他城市,要么出了国,没有完整坚持下来,谁叫自己太忙了。
  李谕一狠心,决定再去琉璃厂买点宣纸,苦练一下。
  虽然不见得有多少功效……
  卖宣纸的店一般叫做“南纸店”。老北京城里还有京纸店,卖的是高丽纸、旧式账本、窗户纸等民用纸张。南纸店卖宣纸、湖笔徽墨、端砚,大都来自南方,而宣纸又是大宗经营,所以叫南纸店。
  李谕好久没来琉璃厂,溜达了一小段,对其中一家南纸店有了兴趣,因为这家店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湖南白石,印石书画;扇面润格,特价两元!”
  看起来是已经58岁的“北漂”齐白石做客的一家店。
  这个润格非常低,其他的店,只要是成名画家,扇面价格一般都要四元钱。
  齐白石初来北京,确实有点水土不服,北方还不太了解他,没什么人买他的画,只能一再压低价格。
  李谕走进这家店,看到一面墙上挂着几幅齐白石的画,已经非常有功力。
  齐白石一般用生宣纸作画,尤其爱用生宣纸中最薄的、吸水吃墨很厉害的“料半”。这种纸最容易展现笔痕,显现笔墨技法,但是没有一定的艺术功力很难驾驭,因为它渗水太快,不易掌握。下笔运笔之中,稍有迟疑、停顿,就会在墨线中出现疙瘩,无法修改。
  齐白石的风格正好被这种纸所体现出来,往往只是寥寥数笔,便形神兼备。
  一个穿着长袍的人看到李谕端详齐白石的话,凑过来说:“先生穿着颇为西式,也爱丹青墨宝?白石先生如今的画作已颇有八大山人之风,能欣赏的都是好眼力!”
  李谕笑道:“我……只是觉得挺好看。”
  “觉得好看便是艺术欣赏的第一步,继而才能———咦,您是李谕先生?”
  对方认出了自己。李谕问道:“先生是?”
  “本人陈师曾,几年前随同张謇先生在上海拜见过先生,可能您忘记了。”陈师曾说。
  “实在不好意思。”李谕连忙道歉,这种情况不是头一回。
  陈师曾说:“当时我在人群中,确实不显眼。”
  陈师曾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的孙子,在民国初年的画坛很有影响力,与李叔同、齐白石交情不浅。尤其齐白石,要是没有陈师曾帮助,齐白石还要默默无闻上好多年。
  “我来买点纸,”李谕又指着那些齐白石的画,“这些也卖?”
  “当然!”陈师曾高兴地说,“终于觅得慧眼识珠之人!”
  另一个顾客突然说:“慧眼识珠?呵呵!一个木匠,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画得俗不可耐,有什么好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