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4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臣弟来与太孙学习理政,以便日后去了北边为大明守土,为朝廷节省钱粮。”
  朱高煦没有一句话提到朱允炆,但却字字都是朱允炆。
  家天下的时代,不管是大明朝还是朝廷,这些都是老朱家的东西,也是朱允炆的东西。
  “呵呵……煦弟过来坐下吧,一直站着像什么话。”
  朱允炆笑着抬手示意朱高煦过去,脸上的笑容看上去很满意,但实际上怎么想,除了他没别人知道。
  “遵命……”朱高煦应了一声过后便走了过去,左右的东宫太监也搬来了椅子让他坐下。
  朱高煦就这样坐在朱允炆的侧边,距离他手中处理的奏疏也不过二三尺距离,能看个清楚。
  “煦弟在旁边看就是,若有不懂的便问我。”
  朱允炆笑了笑便低头处理政务,朱高煦则是在旁边观摩,试图从中看出朱允炆偏向的处理方式。
  他简单看朱允炆处理了一些政务,总的来说,朱允炆对于政务的处理方式还是比较听从建议的,并不会胡乱指挥。
  不过,在这其中朱高煦也会看到一些地方官员做错后,朱允炆毫不留情的斥责对方。
  “能听意见,但接受不了对方无用功。”
  朱高煦给出了自己对朱允炆的评价,而被观察了一刻钟的朱允炆似乎有些疲惫,放下笔后喝了一口茶。
  这会儿他才从政务中走出,想到了自己身边还坐着一个朱高煦。
  他转过头去,脸上笑容和睦:“如何?煦弟可有什么不懂的东西?”“自然……”朱高煦也是连忙摆上笑脸,然后投其所好的说道:
  “我观奏疏中,地方官员对朝廷政策多有阳奉阴违的现状,就是不知道为何太孙只是斥责他们,而不是严厉的惩处他们。”
  “煦弟也这样觉得吗?”朱允炆眼前一亮,对朱高煦的讨厌削弱一分的同时,他给出自己的回答:
  “我此前也觉得要严厉惩处他们,但皇爷爷说惩处无用,换个人来亦是如此。”
  “地方官员们没有按照朝廷的旨意做,并不是他们不想做,而是地方上的乡绅胥吏不想做。”
  朱允炆拿着一份奏疏对朱高煦解释道:“就拿四川移民不得成效,朝廷号召江南各县移民来说……”
  “官员们若是能移民自然移民,毕竟这也是能录入考功的成绩。”
  “然而移民一事只能惠及官员和朝廷,却不能惠及江南各县的乡绅胥吏。”
  朱允炆放下奏疏,有几分惆怅道:“这些乡绅胥吏手中握有大量田地,但他们又不可能自己耕种。”
  “因此,他们只能吸纳百姓为佃户,以此来耕种手中土地,从而收取田租来养活家族。”
  “这江南的百姓是有限的,朝廷移民多了,江南的百姓数量便会减少,这百姓数量一少,雇佣他们种地的价格就贵了,地方上的乡绅胥吏只能减少田租来雇佣他们。”
  “这么做,一年下来,原本能拿到四成的田租便只剩下三成,长此以往下去,亏损自然就大了。”
  “正因如此,江南乡绅胥吏并不同意县官移民,而且还会对从西南逃回的移民进行包庇。”
  “没有乡绅胥吏的支持,仅凭地方的几个流官,自然难以管理地方。”
  朱允炆道出了封建王朝的本质,那就是不管如何,王朝与地方始终是合作关系。
  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想要在每一个县都驻扎一队兵卒,常驻大量属于朝廷的官员书吏是不可能的事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