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5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徐辉祖清楚杨文,尽管眼下他还没去北方,但他在西南平月鲁帖木儿一战中早已崭露头角,不是什么籍籍无名之辈。
  倒是杨俅,徐辉祖虽然不知道是谁,但能被自家外甥所记下,想来本领也不会太差。
  “我哪还需要回宫……”听到徐辉祖的话,朱高煦无奈摇头:
  “我与爷爷对平倭一事产生分歧,他早早将我赶了出来,我稍许应该要去颖国公府读书。”
  说罢,朱高煦也对徐辉祖、徐增寿作揖:“两位舅舅,小子先走了。”
  “不留下吃饭?”徐增寿终于插了一句嘴,但朱高煦却摇头示意自己还有事,随后在徐辉祖的点头下转身离去。
  瞧着他离去的背影,徐增寿突然觉得朱高煦变化很大,不由得看向自己身旁的徐辉祖。
  “大哥,这小子不过学了半年多的兵法,怎么进步那么大?我都不敢认他了。”
  “老子打仗不差,儿子又能差到哪里去。”徐辉祖心里也疑惑,但他还是觉得朱高煦就是朱高煦,眼下的变化不过是浪子回头后的进步神速罢了。
  他转身向偏厅走去,而留下的徐增寿却没有挪动脚步,而是看着朱高煦的背影,直到彻底消失,他才咋舌道:
  “你要这么说,那我就怀疑爹是不是对我们偷藏了……”
  徐增寿一边说,一边跟上了徐辉祖的脚步,而朱高煦也走出了魏国公府,向着颖国公府赶去,渐渐消失在了长街尽头。
  第77章 北地难安
  “你这看法倒是独到,也确实不错。”午后,颖国公府内……
  当坐在书房椅子上的傅友德听完了朱高煦对倭患的看法,他不由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点头认可的同时也承认道:
  “不过,陛下说的也对。”
  傅友德抬头与坐在书房左首位置的朱高煦对视:“相较于南洋之利益,中原与北方对国朝才更为重要。”
  面对傅友德的话,朱高煦也点了点头:
  “小子也是如此认为,只是眼下南洋未有什么大势力,若是错过这个机会,日后想要借机进入南洋就比较困难了。”
  “这你不用担心。”傅友德笃定道:
  “北边局势残破,一旦稳固,不管南边是什么局面,朝廷的方向都会放到南边。”
  “嗯……”朱高煦微微颌首,而傅友德也对他讲解起了北方的局势:
  “如今你父亲在北,而纳哈出、乃儿不花等人又相继被朝廷解决,北虏四王势力收缩薄弱,只能在漠北一带休养生息。”
  “北虏对于朝廷只是皮藓之患,真正需要担心的还是西北和河北这两地三省的内部问题。”
  “你近来看了奏疏,想必也能从中看到,这两地三省的鞑官、色目人都包藏祸心,时不时便会号召旧部霍乱地方。”
  “因此,解决不了这些人,朝廷就没有办法把重心放到南边。”
  “我知道了。”朱高煦点点头,他听傅友德说了北边的局势,又亲身参与到了武英殿的理政中,自然知道明初的重点方向是什么。
  尽管大明已经开始同化北方,并且持续了二十余年,但南北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好转。
  秦岭淮河以北多是胡汉杂居,其中还充斥着大量前元旧官。
  他们为了自己在地方的利益,对大明政令阳奉阴违且不提,偶尔还会发生起兵造反等危害地方的举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