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11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在爷孙二人谈完了这个话题后,又都双双沉默了。
  他们坐在这里,不仅是为了谈事情,也是为了等一条消息,尽管那条消息是他们都不想看到的,但却不得不等。
  等待是煎熬的,朱元璋重新拿起了火钳,心不在焉的摆弄着火盆里的煤炭,目光看着那烧到发红的煤炭,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相比较他,朱高煦也在转移注意力,他将自己的注意转移到了如何开发吉林船厂上。
  他不懂怎么制造蒸汽机,也不懂怎么制造无烟火药、后膛枪等军事利器,因此他如果真的要凭借吉林船厂起家,他就必须依托眼下的知识,好好规划吉林船厂,让它能撑起一个属于自己的班底。
  在他所了解的知识里,明朝是一个传统农业经济的时代,而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方面对他来说有两大不利因素。
  第一是当地冬季漫长,田亩只能实现一年一熟,耕作期短,耕地的季节利用率低。
  以他对后世吉林的了解,后世的吉林冬天一般都是从农历十月初到第二年的三月初,一年冷四到五个月,最冷的时候可以达到零下二三十度。
  后世的平均气温比现在高,所以这个时代的吉林更冷,冬期会更长,有可能达到六个月,也就是一年中有半年都处于冬期。
  这一点对于他想要开发吉林船厂的农业有着很大的自然阻碍,而且他能耕种的作物只有蜀黍、小麦、大豆这三种,水稻还需要实验后才能看看能不能种植。
  以上的这些,是他要面对的第一个难题。
  至于第二个难题,是东北当地的水利设施严重不足,当地抗旱防汛能力极弱,很容易摧毁一个农耕组织。
  朱高煦记得明末小冰期时,东北地区就因为气候问题爆发了洪涝,许多女真部落的农田都被摧毁,努尔哈赤也遭遇了多次灾害,所以逼迫他加快建州女真统一。
  尽管明初的气候相对稳定,但一个完善的水利设施对于农耕文明来说,那是绝对旱涝保收的存在。
  吉林船厂所处的会宁路虽然在辽金时期是一个富庶的地方,但伴随着蒙古人的屠刀,当地的大部分建筑物早已消失,只有一些无法摧毁的小石堡被残存的海西、东海女真人利用起来,结成一个个小部落。
  想要旱涝保收,自己就必须在吉林船厂恢复当地的水利设施,不管花费多大力气也要弄出来。
  既然想要快速的修建堰塘堤坝和水渠,水泥是必不可少的。
  只要以上的这两点因素能解决,那自己或许就能依靠吉林船厂起家。
  心里有了把握,朱高煦也就没有那么压抑了。
  “陪我走走。”朱高煦刚想通一部分关键处,朱元璋便坐不住的站了起来。
  朱高煦起身陪着朱元璋在前院散步,只是几步路,朱高煦便再度想到了后院的傅友德。
  他很希望傅友德能挺过去,希望这一夜只是虚惊一场。
  可是每当他看到朱元璋的背影,他便不得不打消这种念头。
  傅友德今日不死,日后还是会因为其它事情而死,只要他与朱棡的姻亲关系还在,他始终会被卷入朱棡争储的泥潭中。
  与其被牵连致死,倒不如现在了结了一切。
  尽管这有些残忍,但这才是傅友德最好的结局。
  兴许他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刚才才会与自己说那些话。
  只要他死了,老朱就有办法解决他遗留的问题,而傅家的人也能活下来,并且还可以保留官职,享受富贵。
  只是在他看来,自己或许成了日后会祸乱他家的那不安人……
  朱高煦想到了傅友德的最后一句话,也想到了先前老朱问自己的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