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14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铁匠们按照苏吏目的话去打造兵器了,朱高煦则是在随后带着亦失哈和林粟他们出了军械坊,来到了街道上。
  在吉林城的街道上,每到午后就能看到数百健妇掘土,按照石匠的要求来建设朱高煦标准中的下水道。
  水泥的产量虽然不高,但由于明代石匠拥有石砌技术,所以对水泥的需求降到了最低。
  这种石砌技术朱高煦只在后世的大理、丽江等地的白族村落见过,却不想这门技术在明代却是一项普及的技术。
  想来,兴许正是明代匠人带往云南,之后在大理、丽江等地发扬光大的。
  “今年的下水道和水泥路铺设八里,明年再继续将城内其它空地陆续铺设,顺带修建房屋,这城中足够六七千户居住,都得利用起来才行,到时候有移民北上,倒也有屋子直接入住了。”
  朱高煦对亦失哈交代着,亦失哈也将他说的话纷纷记下。
  在交代了这些事情之后,朱高煦带着他们出城上了吉林城背后的炮台山。
  炮台山和桃园山与吉林城互为犄角,山顶的军堡与火炮可以极大牵制前来进攻的敌军。
  由于此山基本由灰棕壤和花岗岩勾陈,所以想用挖地道进入军堡根本不可能。
  此山较吉林城高出三十余丈,距离吉林城不足二里,上山以南侧斜坡为主,北侧陡峭难攀,所以想要进攻山顶的军堡,得绕一圈路才能攻入。
  不过它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由于结构问题,炮台山军堡无法掘井,因此只能每个月固定储存淡水。
  朱高煦与亦失哈他们来到军堡的时候,在这里驻守的只有一队小旗,也和军械坊的兵卒一样,采取换班来读书学习和班值。
  军堡的面积不大,东西南北各二十步,占地一亩四分。
  堡高两丈,宽一丈八尺,有垛口三十六,箭楼四座,洪武铁炮四门。
  除此之外,还有仓库一处,水库一处,分别能存储三百石粮食和五千斤水。
  真的打起来,这里面的粮食还好说,水却只能供一百人撑下一个月。
  不过朱高煦也不在意,他并不认为在这东北大地有谁能来进攻吉林城。
  北边的西阳哈只要不是瞎子聋子,恐怕已经知道自己六百兵卒入驻吉林城的消息了。
  西阳哈不敢入侵,那吉林城就没有敌手,自然也用不到炮台山和桃园山两座军堡。
  只是西阳哈不来入侵,朱高煦却要想办法找回场子。
  走到一处箭楼上,朱高煦望着跟上来的林粟和亦失哈,他一边眺望北边的吉林城和松花江,一边询问道:“北上的路都打探好消息了吗?”
  他这话一出,林粟就看向了亦失哈,亦失哈也不负众望的作揖道:
  “从吉林城一路往北,傅指挥使亲自带队找到了一条小道,一路北上七百二十三里即可抵达西阳哈所处的卜颜山。”
  “傅指挥使让人伪装去过西阳哈所部,那里是前金时期的一处石堡,西阳哈本人及部中将领与其亲眷皆住在堡内,其余部众则是修建了两丈高的木栅栏,居住在紧邻石堡的木栅栏城内。”
  “那木栅栏高两丈,厚五尺,除非带上洪武铁炮,不然很难破开。”
  “西阳哈部众比我们预计的要多,恐怕已经接近两万人,其中男丁不下七千……”
  亦失哈都没将西阳哈部的情况说完,朱高煦就已经面色凝重了。
  “好在其部只有皮甲两千套,以及从兀良哈处获取的三百套铁甲。”
  亦失哈说到了甲胄上,而这条消息也让旁边一直屏住呼吸的林粟松了口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