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205节(2 / 4)
“奴婢算了算,今年收获的粮食中,除去那四千石充作马料的豆料,剩余的二万五千四百余石粮食,能得到一万九千余石成粮,起码能解决三千二百多丁口的粮食。”
亦失哈高兴的说着,朱高煦也唏嘘道:“让吉林城自给自足,这条路还真是任重道远啊……”
“呵呵……”亦失哈笑道:“您少收些野人,我们就能快些了。”
亦失哈的话让朱高煦轻笑摇头,收获粮食的这几日,又有不少东边的野人小部落来投。
他们来投,主要是因为粮食不够吃,其次是因为嫌真部的弗达哈。
不得不说,弗达哈眼下都快成为朱高煦在野人女真之中的宣传委员了,但凡哪里有女真人遭了灾,他就派人去找当地的头人,与他们交流后,推荐他们前来吉林城。
当然,弗达哈也不是什么不求回报的良家子。
他介绍一些野人部落来吉林城,也是会收取一些牛羊作为回报,同时还能在吉林城这里领到几十到几百石不等的粮食报酬。
朱高煦算了算,仅今年,弗达哈就从他手里得到了近二千石粮食,基本能养活部落之中的千余丁口了,毕竟野人女真对谷物的要求并不算高。
在他这般想着的时候,一名兵卒也端着一张木盘从屋外走了进来。
亦失哈见状,亲自收拾了一下桌面,将木盘上的饭菜给摆上了桌。
一桶五六斤的稻米饭,一盘炒白菜,一盘炒羊肉和鸡肉,这便是亦失哈招待朱高煦这位郡王的饭菜。
说寒酸吧确实,但在这即将入冬的关外,能吃上这些肉菜已经是十分滋润的日子了。
朱高煦也不以为意,毕竟他在渤海王府,也基本属于一日三餐,每餐两荤一菜一汤。
即便后来郭琰嫁过来了,也只提升到了三荤两菜一汤的标准。
在他看来,两个人吃五菜一汤,已经极为奢侈了。
要是按照关内的物价算,他与郭琰每日饭食钱都在一百五十文到二百文之间,每年光吃饭就要吃去五六十贯,等同寻常关内百姓三四年的收入。
朱高煦很挑吃的,但却不追求铺张浪费。
若是让他像诸如靖江郡王一样的郡王,每年花费数百上千贯在饭食上,他宁愿将多出来的钱粮拿去养兵。
不过说起养兵,朱高煦也询问起了亦失哈:“眼下还有多少兄弟没有军械甲胄?”
老朱是给了朱高煦两千拖家带口的军户和两千独身军户,但这四千人是没有甲胄兵器的,所有的一切都得朱高煦自己准备。
三场的事情,朱高煦交给了孟章负责,但孟章一般都找亦失哈禀告,由亦失哈转告朱高煦。
见朱高煦询问,亦失哈也开口道:“之前缴获胡兵甲胄和兵器都熔炼来锻甲了,眼下六千兵卒之中,仅有不到三千人装备有明甲、暗甲各一套,兵器俱全。”
明甲即扎甲,重四十五斤。
暗甲即布面甲,重十八到二十六斤,渤海军基本选用二十六斤的暗甲。
在一人双甲的情况,养一个兵光甲胄就得拿出不少于六十五斤铁,加上兵器的话就是七十斤左右。
这还不算弓箭、箭矢之类的兵器,所以亦失哈先说有的,再说缺的:“当下还有三千二百一十六人缺少甲胄,府库之中熔炼胡兵兵器后,得铁料六万四千斤,又库存十万一千余斤,尚缺六万斤铁。”
“另外暗甲需要棉花,府库之中的棉花只够做两千套。”
“真算起来,恐怕得到明年四月,辽东都司运新的棉花来时,才能赶在七月前让六千人尽数得到双甲。”
亦失哈算好了时间,对此朱高煦也不着急。 ↑返回顶部↑
亦失哈高兴的说着,朱高煦也唏嘘道:“让吉林城自给自足,这条路还真是任重道远啊……”
“呵呵……”亦失哈笑道:“您少收些野人,我们就能快些了。”
亦失哈的话让朱高煦轻笑摇头,收获粮食的这几日,又有不少东边的野人小部落来投。
他们来投,主要是因为粮食不够吃,其次是因为嫌真部的弗达哈。
不得不说,弗达哈眼下都快成为朱高煦在野人女真之中的宣传委员了,但凡哪里有女真人遭了灾,他就派人去找当地的头人,与他们交流后,推荐他们前来吉林城。
当然,弗达哈也不是什么不求回报的良家子。
他介绍一些野人部落来吉林城,也是会收取一些牛羊作为回报,同时还能在吉林城这里领到几十到几百石不等的粮食报酬。
朱高煦算了算,仅今年,弗达哈就从他手里得到了近二千石粮食,基本能养活部落之中的千余丁口了,毕竟野人女真对谷物的要求并不算高。
在他这般想着的时候,一名兵卒也端着一张木盘从屋外走了进来。
亦失哈见状,亲自收拾了一下桌面,将木盘上的饭菜给摆上了桌。
一桶五六斤的稻米饭,一盘炒白菜,一盘炒羊肉和鸡肉,这便是亦失哈招待朱高煦这位郡王的饭菜。
说寒酸吧确实,但在这即将入冬的关外,能吃上这些肉菜已经是十分滋润的日子了。
朱高煦也不以为意,毕竟他在渤海王府,也基本属于一日三餐,每餐两荤一菜一汤。
即便后来郭琰嫁过来了,也只提升到了三荤两菜一汤的标准。
在他看来,两个人吃五菜一汤,已经极为奢侈了。
要是按照关内的物价算,他与郭琰每日饭食钱都在一百五十文到二百文之间,每年光吃饭就要吃去五六十贯,等同寻常关内百姓三四年的收入。
朱高煦很挑吃的,但却不追求铺张浪费。
若是让他像诸如靖江郡王一样的郡王,每年花费数百上千贯在饭食上,他宁愿将多出来的钱粮拿去养兵。
不过说起养兵,朱高煦也询问起了亦失哈:“眼下还有多少兄弟没有军械甲胄?”
老朱是给了朱高煦两千拖家带口的军户和两千独身军户,但这四千人是没有甲胄兵器的,所有的一切都得朱高煦自己准备。
三场的事情,朱高煦交给了孟章负责,但孟章一般都找亦失哈禀告,由亦失哈转告朱高煦。
见朱高煦询问,亦失哈也开口道:“之前缴获胡兵甲胄和兵器都熔炼来锻甲了,眼下六千兵卒之中,仅有不到三千人装备有明甲、暗甲各一套,兵器俱全。”
明甲即扎甲,重四十五斤。
暗甲即布面甲,重十八到二十六斤,渤海军基本选用二十六斤的暗甲。
在一人双甲的情况,养一个兵光甲胄就得拿出不少于六十五斤铁,加上兵器的话就是七十斤左右。
这还不算弓箭、箭矢之类的兵器,所以亦失哈先说有的,再说缺的:“当下还有三千二百一十六人缺少甲胄,府库之中熔炼胡兵兵器后,得铁料六万四千斤,又库存十万一千余斤,尚缺六万斤铁。”
“另外暗甲需要棉花,府库之中的棉花只够做两千套。”
“真算起来,恐怕得到明年四月,辽东都司运新的棉花来时,才能赶在七月前让六千人尽数得到双甲。”
亦失哈算好了时间,对此朱高煦也不着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