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22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六月初十的同一天,伴随着孟章的声音出现,在老朱忙着教育三个孙子的时候,朱高煦正在松花江上乘风破浪。
  十余艘马船在三艘战船的带路下顺江而下,桅杆上是迎风招展的渤海旌旗。
  一艘战船的船头,朱高煦一手扶着船舷,一手抓着腰间铁锏,沉稳的脸上能够看出嘴角的那一丝笑意。
  在他身旁站着孟章与徐晟,前者不用多说,后者则是与崔均一样,是南京城各卫投效而来,并与朱高煦一路北上的兄弟。
  徐晟毕竟一根筋,打仗勇猛,所以让他和沉稳的孟章配合是朱高煦早就想好的事情。
  这次北征阿台外兰,朱高煦从五月初二出发,一路设置水驿,一路北上。
  由于老朱又调了两个千户北上,所以这次出兵,朱高煦动用了比原计划要多的兵马。
  这次北征,他带了二百甲骑,三百轻骑和两千步卒。
  加上操持战船的六百船工,钟匠王元等一百各类工匠,合计三千二百人。
  他带这么多人,自然不是都要用在攻打阿台外兰上,而是在不少人在半路放下,让他们修建水驿。
  水驿也就是水道驿站,从吉林城到忽喇温这两千里水路上,六城之地尚且不需要修建水驿,但从撒叉河口开始,朱高煦就每隔五十里放下一小旗兵马,并带大军在合适的地方为小旗修建水驿。
  从撒叉河口到忽喇温城,差不多是一千五百里水路,因此朱高煦准备放下三十个小旗,也就是三百人来修建水驿。
  至于他自己,他只需要带着二千二百兵马,就足够击垮阿台外兰了,毕竟阿台外兰充其量也就是一个盗寇的水平罢了。
  在他这样想着的时候,他也根据孟章的话观察起了这个被称为奥里迷地面的地方。
  这个奥里迷地面,如果朱高煦没有记错,那应该位于后世同江市附近。
  这地方位于三江平原腹地,继续顺江而下便会看到黑龙江与松花江汇合处。
  想到这里,朱高煦往四周看了看。
  六百多年前的三江平原,环境远比开发北大荒时恶劣。
  一眼看去,松花江两岸不是针阔混交的山林,就是沼泽化的平原,便是想停船找个可以落下的地方都难以寻到。
  朱高煦回头看了一眼一个长相与汉人有些差异的渤海军士兵,开口用海西女真语对他交流道:“这地方,有人耕种粮食吗?”
  “回殿下,这块地方到处都是沼泽,猛兽蛇虫出没,没有人会愿意生活在这种地方,哪怕是兀狄哈的野人们,也会找靠近山的地方居住耕种。”
  冲积平原在工业时代是好地方,但在古代却不是。
  能够被冲击出平原的地方,本身就是地势比较低的地方。
  这样的地方,如果没有合理的水利设施,那很容易被泛滥的江水淹没耕田,所以但凡可以耕种的地方,基本都是在靠山,地势比较高的地方。
  只是朱高煦一眼望去,很少能看到鼓起来的小山包,这也说明这块地方的居民确实很少。
  朱高煦知道这地方拥有最肥沃的黑土地,但就眼下的情况来说,把人拉到这地方开荒,简直和杀人没区别。
  想要开发这里,他就也得像野人们一样,从地势高的地方往下修建水利设施,继而开垦荒地。
  朱高煦询问过手下的女真士兵,那忽喇温城的位置,差不多就是后世的哈巴罗夫斯克,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交汇处。
  那忽喇温城,就修建在乌苏里江右岸的图勒密山下,和后世的哈巴罗夫斯克位置差不多。
  算算距离,自己还得走四百里水路才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