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345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后军由王义担任主将,房宽、陈昶为副将。
  其中,后军主将王义、房宽、陈昶三人为渤海将领。
  很显然,这支以燕军将领为主体,以渤海为补充的正规组编军队,较之突袭真定前后的燕军来说,可以说是大大强化了。
  这样的强化不仅存在燕军,渤海军那边朱高煦也没有闲着。
  女真八卫经过补充,重新恢复到了两万四千人,神机营也回到了九千人,骑兵则是经过整编后达到六千二百人,金州的渤海海军则是在杨展的节制训练中,渐渐增加到了五千人。
  除此之外,大宁、辽东、渤海三地备边的守军还有三万七千人。
  不算王义所部五万人,朱高煦手中可动用的兵马数量依旧八万一千二百人。
  可机动的兵马数量是四万四千二百人,其中五千是海军,能南下渡海作战的是三万九千二百人。
  渤海军的兵力不可避免的扩充到了十三万人,这与朱高煦原先所想的十万人差距很大,支出更大。
  不过只要拿下了登、莱,大部分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朱棣与朱高煦在等待机会,而南军则是在李景隆的整训下,开始一点点的恢复真定之败前的意气风发,同时南方各都司兵马也开始聚集。
  赶在下雪前,李景隆初步完成南边的防御工事。
  他依托拒马河、白洋淀、五宫淀、三角淀、卫河来构筑了第一重防御工事。
  在这层工事下,燕军由北南下的道路尽数被限制住,若要强攻也只有白沟河、雄县两处可以进攻。
  朱棣裹挟了雄县和莫州的百姓北上,只留下了两座低矮的空城给南军,因为城墙的问题,朱棣并不准备守住这两处地方,而是放给了李景隆。
  李景隆也清楚朱棣的意图,不过他还是接过了这两处地方,并加固了当地城墙,重新修建了月漾桥等重要的桥梁,让这些桥梁可以应对十数万大军北上。
  时间在一点点拖着,但眼下却无人关注大明,只因大明的四周各国几乎都在遭遇动荡。
  朝鲜陷入王子内乱,安南面临权臣夺位,乌斯藏与世无争,北元汗位易主,好不容易回到忽必烈这一系的汗位,再度被阿里不哥系夺走,坤帖木儿被立为蒙古汗王。
  为了稳固政权,坤帖木儿还专门托人走杭爱山南下肃州,写信给朱允炆交好。
  朱允炆自然求之不得,想也没想就接受了坤帖木儿的示好。
  西边,别失八里的黑的儿火者汗在征战中去世,他的儿子沙迷查干嗣位,但国政掌握在杜格拉特埃米尔忽歹达手中,沙迷查干是个锐意进取的人,十分不满北方的瓦剌和西边的帖木儿。
  因此在上位后,他立马给大明写了国书,内容无非就是表达东察合台汗国对大明的尊敬,但意图则是希望日后大明可以帮助他收复中亚的失地,击败帖木儿。
  沙迷查干的上位,让大明朝廷总算从当年朱高煦所说的帖木儿东侵一事走出,更多的甘凉兵力被抽调北平。
  在这样的局面下,唯有西南的麓川依旧在跳梁,而无法诛灭它的原因,也不过是因为一些人的从中阻挠。
  “哼!”
  当冷哼声在陇川城内响起,坐镇此处的沐春正在阅览手中的书信,一旁的顾成、何福等人则是等待他开口。
  “和之前一样,傅正几人又以雨水过大来迟缓军粮押运。”
  沐春脸色不好看,毕竟在他看来,刀干孟不过是一个跳梁小丑,几个月就能平定的货色。
  可眼下,这场战事整整拖了快一年半,其中虽然有刀干孟投降后重新叛乱的原因,但更多的原因是后方粮草押运不力,前方兵马粮草不济,不能进攻的原因。
  沐春与傅友德交好,可他也知道如今是朝廷危难时机,西南战事推迟越久,对朝廷就越不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