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47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瞧着群臣的模样,朱高煦在心底十分得意,随即走回了码头的金辂,准备直接返回东宫。
  从江东门返回南京外城的一路上都铺设着宽十丈的水泥路,毕竟江东门是长江水道最为繁忙的码头,修建这么一条道路倒是有利于商贸发展。
  除了江东门的水泥路是延伸出去外,其余的内城与外城城门也都修建了水泥路,区别就是它们截止外城城门,不向外延伸。
  这么做的原因,单纯只是因为江南水泥产量不足。
  江南水泥场经过三年不断扩建,如今有十七处场,年产一万七千吨,看似产量已经不错,但需要用水泥的地方着实太多。
  吴淞江的疏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结束,江北之地的黄河河道,以及用来梳理黄河,束水冲沙的许多束水闸、水坝更是还没全部修建完毕。
  除了这些,见到好处的江南官员也各自哭穷,原本可以用三合土修建的塘堰陂渠与堤岸,他们纷纷上疏认为三合土耗费粮食,不如混凝土节省成本。
  明明江南之地的水利建设在洪武年间就已经大量完善,可上奏上来需要修葺和修建的水利设施却足足有两万余项。
  “真是没脸没皮。”
  瞧着手上奏疏的数额,刚刚回到春和殿的朱高煦都被气笑了。
  “这些奏疏中需要加急修建的,臣特意圈红,殿下只需要处理这些就足够。”
  站在朱高煦面前,工部尚书黄福特意解释了一句,朱高煦也满意颔首。
  他在奏疏上圈红,同时看向了黄福。
  黄福长相普通,但气质不凡,对于他,朱高煦是给予了厚望的。
  毕竟他在历史上不管是负责北京营造,还是担任南京户部尚书都干得不错,尤其是在交趾的治理更是连交趾本地的豪强富户及底层百姓都纷纷钦佩。
  如果不是朱高炽和朱瞻基两度将他调回,宦官马骐又在交趾为非作歹,那黎利也不至于一发不可收拾。
  当然,朱高煦最看重黄福,还是他敢在朱瞻基缩边求太平的时候怒怼朱瞻基。
  具体的内容朱高煦忘记了,不过朱瞻基反正是被怼的毫无面子,从财政到军事都被黄福怼了个遍,最后不得不派郑和再下一次西洋,并且派黄福前往南京担任户部尚书,负责征收南方赋税运送北方。
  事实证明朱瞻基这个举动很正确,最少在宣德七年黄福就任南京户部尚书到正统五年病逝期间,南方的赋税没有出现过什么大问题,支撑起了正统年间的第一次北征和南方的第一次征讨麓川这两场战役。
  等到黄福一死,正统年间的南方财政收不上来且不提,地方上更是爆发了不少官员盘剥百姓而起义的事情。
  这样的人才不好好利用实在太可惜,因此朱高煦才会直接拔擢他为工部尚书。
  万一郁新什么时候干不下去了,夏原吉可以顶替户部尚书的缺,黄福可以顶替吏部尚书,而朱高煦也可以安排孙铖接管工部了。
  户部、吏部、工部,只要这三个衙门抓稳,不出现什么大岔子,大明还能兴旺五十年。
  如此想着,朱高煦也就对黄福多加关爱了:“工部的事情,倒是劳烦你多费心了。”
  “朝臣之中,我最信赖你与郁新、夏原吉,对你们十分喜爱却不知如何回报,只能以赏赐来显示恩宠了。”
  朱高煦这一番土味情话说的黄福连忙作揖,不等黄福反应过来,朱高煦便对角落的司礼监太监开口道:
  “赐黄福、夏原吉、郁新、孙铖四人斗牛服,钱千贯,绸缎各百匹。”
  “奴婢领教。”
  “臣谢殿下隆恩……”
  司礼监太监与黄福先后作揖,朱高煦则是示意黄福起身,同时对他询问道:“黄河和吴淞江的事情如何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