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50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理会他们的各种想法,朱高煦在走出乾清宫后便乘坐车舆返回了东宫的春和殿。
  才到门口,他便见到了等待在门口的亦失哈。
  “外面风大,你待着干嘛?”
  朱高煦笑着走上前去,拍着亦失哈的肩膀就走进了春和殿。
  亦失哈见状跟上来后,搓了搓手,感觉暖和几分后才开口道:
  “西边传来了消息,帖木儿集结了二十万大军,数十万民夫,并命其孙哈里勒率领前锋三万兵马前往塔什干筹集粮草。”
  他说出了自己之所以在风雪中等待的原因,朱高煦听后却笑道:“放轻松。”
  说罢,他走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让亦失哈放下地图,随后将几份西南、南洋的地图收起来后,这才露出了《天下四夷宾服总图》。
  他拿起细细的指挥杆指向了中亚的河中地区,一路滑到了西域。
  “想从塔什干出兵东征,那他的目标只能是西域的别失八里,更进一步顶多就是漠西的瓦剌,至于我们……”
  朱高煦收回指挥杆,在手掌上敲打几下,轻笑道:“他不可能跨越三千余里来与我们作战,即便他想,他的身体也不允许了。”
  朱高煦倒是很佩服帖木儿,但他从来不把帖木儿放在眼里。
  时代和气候都发生了变化,这个时代不可能发生盛唐时期的阿拉伯与大唐决战中亚的戏码。
  正如大明过不去中亚一样,中亚的帖木儿也来不了大明,两国角逐的地方只能是西域。
  如果帖木儿年轻二十岁,那朱高煦倒是会上心西域这块地方,可帖木儿年纪太大了。
  已经快七十的他,连朱棣都不一定能熬过,更别提自己了。
  朱高煦真正担心的,是帖木儿死后的帖木儿帝国内斗瓦解,中亚秩序混乱,进而产生的蒙古东迁。
  帖木儿帝国一旦崩塌,那他们治下的许多蒙古部落肯定不会在战乱的河中和东欧继续生活下去,迁回蒙古人的故乡便成为了他们的选择。
  明朝无法在明初彻底解决蒙古,就是因为蒙古的体量比起匈奴、突厥大了太多太多。
  本雅失里凭借一个元裔的名头,先后从东欧和中亚摇了多少部落来帮忙,这放在汉唐时期根本无法想象。
  汉唐对付北方游牧民族都是打到西迁,然而现在西边的蒙古人比东边还多,可以源源不断的给蒙古本部输血。
  四大汗国鼎盛时期,蒙古人的数量突破千万,是蒙古人最多的一个时期。
  虽然后面因为战乱不断锐减,但直到现在,全世界的蒙古人数量依旧有数百万的规模。
  这个规模,足够碾压历代北方游牧民族,而这个规模的蒙古人也将成为漠北蒙古的血包。
  想到这里,朱高煦只感到了头疼,同时对于大宁都司漠东三卫的生产问题也焦虑了起来。
  “得想想办法了……”
  第340章 青藏驿道
  “二月甲申,老挝土官刀线歹领小邦勐骚、勐掌、勐川圹、勐占等地土司入贡昆明,请求入京封贡。”永乐四年二月,在郑和经略南洋的同时,大明平灭安南的消息也开始传开。
  距离安南最近的老挝等地土司开始集体向云南昆明遣使,乞请入京朝贡。
  对此,朱棣也动了将老挝纳入了三宣六慰的体系的想法,故此将朱高煦召来了武英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