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523节(3 / 4)
殿阁大学士解缙作揖行礼,不过朱棣却捋了捋胡子淡然道:“自古以来,俺从未听说有什么东西能私藏一辈子的。”
“朝廷为诸国建造海船,海船上就有洪武铁炮,虽然威力不如本朝火炮,但也是一条路子。”
朱棣并不认为火炮技术大明能藏一辈子,毕竟蒙古人早早就已经开始用火器去攻打诸国了,况且自家老二也说过,西边的国家也在研究火炮,只是不如大明进步神速罢了。
“东西藏着只会落伍,只有百花齐放才能进步。”
相比较朱棣的话,朱高煦就更为宽松了。
他很清楚明朝火器为什么在中后期落后于世界,说到底就是对手实力不行。
欧洲战场战争频繁,各国更为先进的火器出现后,其它国家就会争先效仿,算是变相促进了火器进步。
反观大明,打北边蒙古人用的最多的是几十斤上百斤的虎蹲炮,打南边则是普通的铁炮就足够,正因如此火器一直没有进步。
反倒是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的相继入侵让大明看到了西方的火炮,立马进行仿制。
前者的弗朗机还好说,虽然已经到了中晚期,但明朝依旧还有财政进行火器迭代。
然而到了末期的红夷大炮,即便明朝有技术进行仿制,却也困于财政不足而无法大批量装备军队。
正如松锦之战一样,明军虽然有数百门火炮,然而大多都是小炮。
清军火炮虽然少,但都是大炮。
正因如此,在两军火炮对轰时,明军居然无法保持火力优势,反倒被清军打死不少将领。
朱高煦自认为大明的财政制度经过自己的改革,已经不太依赖君王的能力了,即便出现个别万历这样的懒政皇帝,也丝毫动摇不了财政制度。
只要财政不出问题,加上火器可以正常迭代,那大明兴许能比历史上还多活一段时间。
当然,如果中间出现什么岔子,那就是朱高煦管不了的了。
“既然陛下与殿下这么说,那臣无话可说。”
解缙皱眉退下,不过他那话里的味道还挺重,朱棣都忍不住皱了皱眉。
如果不是考虑到今日比较重要,兴许他已经开始呵斥解缙了。
这样的一幕被朱高煦看在眼里,虽然他知道解缙有狂的资本,但他的那点资本在天家看来,并不存在无法取代的可能。
“且让你再骄狂两年……”
朱高煦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并随着时间推移而起身。
时至黄昏,大阅兵成功结束,诸国使臣通过这一次阅兵,更为清楚了大明的实力。
对于慕强的朝鲜、日本、暹罗、占城、真腊、满剌加等国来说,抱紧大明的大腿比什么都重要。
他们的态度更为谦卑,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大明的属地。
相比较他们,西番、西南、三宣六慰、南洋等地土司则是畏惧大于尊敬。
眼下大明的改土归流在西南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改到他们头上。
一些关系紧密的土司在朱棣与朱高煦及大明官员离开后,直接当场讨论起了改土归流的事情。
有一些土司眼见大明实力强大,再加上知道沐春、王瑄、何福、瞿能、顾成等人的厉害,心里不免已经倾向于接受改土归流,拿着前些日子朝廷宣布的新政去劝说自己关系亲密的土司。 ↑返回顶部↑
“朝廷为诸国建造海船,海船上就有洪武铁炮,虽然威力不如本朝火炮,但也是一条路子。”
朱棣并不认为火炮技术大明能藏一辈子,毕竟蒙古人早早就已经开始用火器去攻打诸国了,况且自家老二也说过,西边的国家也在研究火炮,只是不如大明进步神速罢了。
“东西藏着只会落伍,只有百花齐放才能进步。”
相比较朱棣的话,朱高煦就更为宽松了。
他很清楚明朝火器为什么在中后期落后于世界,说到底就是对手实力不行。
欧洲战场战争频繁,各国更为先进的火器出现后,其它国家就会争先效仿,算是变相促进了火器进步。
反观大明,打北边蒙古人用的最多的是几十斤上百斤的虎蹲炮,打南边则是普通的铁炮就足够,正因如此火器一直没有进步。
反倒是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的相继入侵让大明看到了西方的火炮,立马进行仿制。
前者的弗朗机还好说,虽然已经到了中晚期,但明朝依旧还有财政进行火器迭代。
然而到了末期的红夷大炮,即便明朝有技术进行仿制,却也困于财政不足而无法大批量装备军队。
正如松锦之战一样,明军虽然有数百门火炮,然而大多都是小炮。
清军火炮虽然少,但都是大炮。
正因如此,在两军火炮对轰时,明军居然无法保持火力优势,反倒被清军打死不少将领。
朱高煦自认为大明的财政制度经过自己的改革,已经不太依赖君王的能力了,即便出现个别万历这样的懒政皇帝,也丝毫动摇不了财政制度。
只要财政不出问题,加上火器可以正常迭代,那大明兴许能比历史上还多活一段时间。
当然,如果中间出现什么岔子,那就是朱高煦管不了的了。
“既然陛下与殿下这么说,那臣无话可说。”
解缙皱眉退下,不过他那话里的味道还挺重,朱棣都忍不住皱了皱眉。
如果不是考虑到今日比较重要,兴许他已经开始呵斥解缙了。
这样的一幕被朱高煦看在眼里,虽然他知道解缙有狂的资本,但他的那点资本在天家看来,并不存在无法取代的可能。
“且让你再骄狂两年……”
朱高煦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并随着时间推移而起身。
时至黄昏,大阅兵成功结束,诸国使臣通过这一次阅兵,更为清楚了大明的实力。
对于慕强的朝鲜、日本、暹罗、占城、真腊、满剌加等国来说,抱紧大明的大腿比什么都重要。
他们的态度更为谦卑,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大明的属地。
相比较他们,西番、西南、三宣六慰、南洋等地土司则是畏惧大于尊敬。
眼下大明的改土归流在西南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改到他们头上。
一些关系紧密的土司在朱棣与朱高煦及大明官员离开后,直接当场讨论起了改土归流的事情。
有一些土司眼见大明实力强大,再加上知道沐春、王瑄、何福、瞿能、顾成等人的厉害,心里不免已经倾向于接受改土归流,拿着前些日子朝廷宣布的新政去劝说自己关系亲密的土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