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58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高煦闻言,头也不抬的开口:“宣!”
  对他而言,东海府猛哥帖木儿叛乱这种事情不过是小事,甚至朝鲜的国策也是小事。
  当下的他,主要注意力正放在山河四省的新政上。
  山西、北直隶、河南三地已经开始推行行政,在五万胥吏和五万教习的加入下,三地的许多风气开始得到约束,各地土地开始进行丈量,官学开始建设并准许报名。
  除此之外,此前一些年久失修的工程也得到上报,将隐患杜绝在摇篮中。
  推行新政在朱高煦看来就是在花钱,而事实也是如此。
  随着一京二省的六千多本土胥吏被裁汰,朝廷确实节省了不到七万石的俸禄。
  然而五万胥吏和五万教习的加入,立马让三省的俸禄支出达到了三百万石。
  对于大明来说,这几乎是全国田赋收入的十分之一,而一京二省每年的田赋收入仅有四百万。
  也就是说,如果算上官员和驻军兵马的俸禄与军饷,一京二省无疑陷入了负收入中。
  不过事情不能这么简单来看,例如这次随着十万胥吏、教习的涌入,整个一京二省的问题得以暴露,光是从六月份开始的丈量田亩、屯兵改民、人口登记就让大明朝廷受益匪浅。
  虽然仅仅过去半年,但一京二省各项纸面数据都得到了提升。
  首先是一京二省三十几个卫所率先改革,改革结果是仅保留十九个卫,并且留下的都是战兵,剩余的二十几个卫则是全部裁汰为民,卫所的军屯田按照人头均分。
  三省屯田卫所的裁汰,无疑让本就岌岌可危的军屯籽粮进一步下降,不过这不要紧,因为南洋和东北、西南的屯田卫所会与日俱增。
  朱高煦就是要把武官的利益从原本的两京十四省,转变到中南半岛和南洋、东北地区上。
  只有这样,这些武官才会在重视自己利益的同时,注重到这些偏远之地。
  因为如今在两京十四省外戍边的卫所不仅需要组织屯田,还需要负责地方矿产的开发和转运入京。
  这其中他们能昧下多少,这点从正在朵甘开采金矿的木家就能看出。
  就西厂探子给出的消息,木家去年在朵甘的三塘、昌都地区开采的黄金价值不下五百两,但木土以投献的方式向朝廷献金二百两。
  也就是说,木土自己留下了三百两。
  对于朱高煦来说,他不会在意这些,毕竟开采金矿的人力物力都是卫所自己付出,朝廷能坐着收税就足够。
  况且,朝廷在南洋、安南等地的卫所军屯籽粮也在随着时间流逝而不断增加。
  仅旧港宣慰司,今年预估的军屯籽粮数量便达到了七十万石,这个数量已然不少了。
  想到这里,朱高煦将注意力放到了北直隶三地丈量田地、清查人口后的情况上。
  与此同时,作为使臣出使大明的河仑也走入了春和殿内,来到朱高煦面前五拜三叩。
  “平身,赐座。”
  朱高煦淡然吐出这句话,一旁的班值太监便为河仑抬来了椅子。
  “谢殿下……”
  河仑作揖回礼,而后小心翼翼的入座。
  在坐下之后,他才缓了一口气,对朱高煦作揖道:“殿下,东海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