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62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样的距离,更不适合如今的大明前去占领。
  与其贪图昆仑洲,倒不如老老实实经营好已经到手的云南、交趾、吕宋和旧港、锡兰,争取进一步实控三宣六慰。
  “这次海军两万六千多人下西洋,哪怕没有深入雨林腹地,都在疾病上折损了一千六百多人,其中帮大古剌宣慰司清剿土寇就因为疾病而折损七百多人。”
  “没有金鸡纳树皮,朝廷想要对三宣六慰用兵,其代价不是当下的国库可以承担的。”
  朱高煦说出了海军风光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这也让胡纶忍不住颔首赞同。
  这次下西洋,明军在战场上战死的人并不多,反倒是被疾病夺去生命的比较多。
  正因如此,王任他们便成为了朱高煦现在最在意的一支部队。
  如果他们失败了,那代表朝廷还得组织一次下西洋,而组织一次下西洋的成本是百余万贯。
  相较舰队带回的利益,这并不算多,可如今大明的财政情况不容乐观,百余万贯已经是极大的支出。
  北京、运河、黄河、吴淞、黄浦、大报恩寺等等工程,都被朱高煦下令缓慢进行,毕竟当下他最在意的还是江南的新政推行。
  “先看看这些商帮的举动,只要他们把目光从土地投向海洋,那新政的推行就简单多了。”
  朱高煦说着,胡纶却道:“若是不愿意呢?”
  他这话说出,朱高煦手中朱笔停滞,片刻后继续批阅奏疏,语气平淡道:“那我就要掀开他们的老底了。”
  “近来随着北京城的营造逐渐步入尾声,民间和庙堂之上对于迁都的事情攻劾颇多……”
  胡纶汇报了一件事,而这件事让朱高煦放下了手中朱笔。
  “查清楚是哪些人在推波助澜没有?”他平静的询问胡纶,胡纶却摇了摇头:
  “与其说是哪些人,倒不如说是所有人都参与了。”
  “有点意思。”朱高煦面露不屑。
  历史上,大明那么费心力的把政治中心向北转移,结果却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发展北方,话语权始终还是在南方,或者说是在江南。
  这种现象是朱高煦不能容忍的,一旦政治中心被资本裹挟向江南发展,那江南成为政治中心后,它的发展方向绝对会向着中南半岛和南洋地区,北方根本不被他们所重视。
  朱高煦很清楚,国家的力气可以向南方使,但北方却不能收缩,也不能让力。
  他可以不追求实控漠北,但必须要实控东北和西域,因为他不实控,后续的君王绝对没有他的力量来实控这两块地方。
  如果他只能做到羁縻,那不管是强羁縻还是弱羁縻,后续即位的君王也无法拥有足够的资本和力量去维护这两块羁縻领土。
  只有实控当地,让当地发展出属于自己的资本和江南抗争,那才能稳固北方的疆域,而这便是朱高煦在北方大力推行官学,大力建设工场的缘故。
  当下的江南在煤炭、铁矿、金银矿等资源型手工业上,已经完全落后于北方。
  北方即便没办法继续扩大自己的资本版图,也可以凭借这些资源型手工业自保。
  届时想要舍弃东北和西域,那就不仅仅是迁徙人口那么简单。
  毕竟人口可以迁徙,但矿山可迁不走,百万漕工的衣食重要,百万矿工的衣食同样重要。
  只不过单纯的矿产资源,还是不足以支撑起北方自保,毕竟这个时代的矿产资源开发太慢了,不过一旦拥有了蒸汽机,这一切就不一样了。
  想到这里,所有人的事情又都回到了原点,那就是王任一行人是否抵达了东洲,是否将朝廷所需要的东西搜寻到了手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