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644节(3 / 4)
当然,这里主要只统计了明军能控制到的驿道沿路部落,类似后世的阿里、拉达克和羌塘等地区则是没有统计。
不过即便加上这些地方,整个青藏高原的西番百姓也不会超过七十万人。
相比较吐蕃强盛时期的数百万人口,随着气温下降,青藏高原的环境也开始恶劣,人口开始不断减少。
如今能有七十万人已经不错了,毕竟开始解放初期也不过才一百万出头。
“殿下,侯显与李英、木土、刘昭四人都上疏认为马赋过重,请酌情减少,您看……”
郭资面对朱高煦还是比较底气不足的,毕竟他是朱棣的人,而非朱高煦的人。
“五户一马,并且还赠一百斤干茶,这还苛刻?”
朱高煦闻言皱眉,要知道大明在西番的马赋,与其说是单方面的税收,不如说是双方面的贸易。
诚然一百斤干茶成本不过三四贯,而西番马匹若是运往内地则动辄七八甚至十余贯。
但如果算上运送茶叶的运费,实际上一匹马大明也赚不了多少,况且西番之地征集的马匹基本都投入军队了。
“茶叶固然好,但当下西番更缺的是粮食……”
郭资小心翼翼的回答,并且继续道:“如果不是朝廷当初迁徙了朵甘等地的西番百姓前往四川屯垦放牧,恐怕当地早就怨声载道了。”
“西番之地当下有多少亩耕地?”朱高煦询问,郭资也回答道:
“朵甘及乌斯藏,合计不到二百四十万亩,产出则是每亩平均下来,只能产出青稞八斗,最少四亩地才能养活一个人。”
“不过朝廷每年还会以干茶在当地购买粮食,以此补给军粮,一年下来通常要买七八万石青稞。”
郭资回答过后,朱高煦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随后才开口道:
“你觉得,朝廷若是再迁徙西番人口前往四川,可以迁徙多少?”
朱高煦还是想着老办法,即迁徙人口进入内地,以此让当地人均耕地产粮保持自给自足,同时还能供给军队一部分。
“若是要迁徙,唯有迁徙那曲、陇卜、苏芒等地大约两卫七千户,二十七百户,约两万户的百姓。”
“迁徙走他们后,可以让喇萨、三竹节、昌都、德格的牧民接手土地。”
“不过这么一来,这西番之地便又少民十万,来年马赋最少降低两万匹。”
“不用全部迁徙。”听到郭资的话,朱高煦打断道:
“从那曲、陇卜、苏芒迁徙一万户进入四川龙安耕牧,再从喇萨、三竹节、昌都、德格等地边牧边迁,酌情迁徙一万户前往四川、云南。”
“如此整体少两万户,地方上百姓可以立马接收当地的耕地来耕种,减少了荒地的时间。”
“按照这样,这些地方百姓手中能多出不少耕地,唯一要在意的就是这两万户西番之民内迁后,如何招抚治理他们。”
“四川有蹇义,云南有沐春,他们善于治理,我十分放心。”
朱高煦与郭资这番讨论,立马让青藏高原人口下降了十万余。
不过这不要紧,当下大明在青藏没有敌人,三十几万百姓养七千军队,负担并不是很大。
相比较曾经的农奴生活,当下的西番百姓生活已经够好了。
不得不说,朱高煦算是吃了一个时代红利。 ↑返回顶部↑
不过即便加上这些地方,整个青藏高原的西番百姓也不会超过七十万人。
相比较吐蕃强盛时期的数百万人口,随着气温下降,青藏高原的环境也开始恶劣,人口开始不断减少。
如今能有七十万人已经不错了,毕竟开始解放初期也不过才一百万出头。
“殿下,侯显与李英、木土、刘昭四人都上疏认为马赋过重,请酌情减少,您看……”
郭资面对朱高煦还是比较底气不足的,毕竟他是朱棣的人,而非朱高煦的人。
“五户一马,并且还赠一百斤干茶,这还苛刻?”
朱高煦闻言皱眉,要知道大明在西番的马赋,与其说是单方面的税收,不如说是双方面的贸易。
诚然一百斤干茶成本不过三四贯,而西番马匹若是运往内地则动辄七八甚至十余贯。
但如果算上运送茶叶的运费,实际上一匹马大明也赚不了多少,况且西番之地征集的马匹基本都投入军队了。
“茶叶固然好,但当下西番更缺的是粮食……”
郭资小心翼翼的回答,并且继续道:“如果不是朝廷当初迁徙了朵甘等地的西番百姓前往四川屯垦放牧,恐怕当地早就怨声载道了。”
“西番之地当下有多少亩耕地?”朱高煦询问,郭资也回答道:
“朵甘及乌斯藏,合计不到二百四十万亩,产出则是每亩平均下来,只能产出青稞八斗,最少四亩地才能养活一个人。”
“不过朝廷每年还会以干茶在当地购买粮食,以此补给军粮,一年下来通常要买七八万石青稞。”
郭资回答过后,朱高煦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随后才开口道:
“你觉得,朝廷若是再迁徙西番人口前往四川,可以迁徙多少?”
朱高煦还是想着老办法,即迁徙人口进入内地,以此让当地人均耕地产粮保持自给自足,同时还能供给军队一部分。
“若是要迁徙,唯有迁徙那曲、陇卜、苏芒等地大约两卫七千户,二十七百户,约两万户的百姓。”
“迁徙走他们后,可以让喇萨、三竹节、昌都、德格的牧民接手土地。”
“不过这么一来,这西番之地便又少民十万,来年马赋最少降低两万匹。”
“不用全部迁徙。”听到郭资的话,朱高煦打断道:
“从那曲、陇卜、苏芒迁徙一万户进入四川龙安耕牧,再从喇萨、三竹节、昌都、德格等地边牧边迁,酌情迁徙一万户前往四川、云南。”
“如此整体少两万户,地方上百姓可以立马接收当地的耕地来耕种,减少了荒地的时间。”
“按照这样,这些地方百姓手中能多出不少耕地,唯一要在意的就是这两万户西番之民内迁后,如何招抚治理他们。”
“四川有蹇义,云南有沐春,他们善于治理,我十分放心。”
朱高煦与郭资这番讨论,立马让青藏高原人口下降了十万余。
不过这不要紧,当下大明在青藏没有敌人,三十几万百姓养七千军队,负担并不是很大。
相比较曾经的农奴生活,当下的西番百姓生活已经够好了。
不得不说,朱高煦算是吃了一个时代红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