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64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今番薯、玉米、土豆都已经发现,只要日后能培育出粮种,那东北就会提前成为北方粮仓。
  即便科技水平达不到,东北产出的粮食也足够填补北直隶,北直隶也就避免了和江南抢粮食。
  没有了粮食的顾虑,北直隶的发展会比历史上更好。
  当然,朱高煦执意迁都,主要原因还是在刚才那十余箱的箱子中摆放着一箱天然橡胶和橡胶树种子。
  除了那一箱橡胶,还有其余九箱已经送往了太学。
  相比较杜仲胶,更适合蒸汽机的橡胶已经到手,那么迟迟无法推进的蒸汽机课题,也能开始迅猛的发展起来。
  蒸汽机一旦成功,那北方的矿产资源就能源源不断地被开发,同时北方辽阔而平坦的地形也会被日后的铁路串联起来。
  一旦北方有了铁路,哪怕只修建一条从吉林通往海喇儿的铁路,大明的局势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代表明军可以随时组织十几万大军从呼伦贝尔大草原对漠北蒙古高原进行打击,而蒙古人的生存空间将会从漠北渐渐被逼向漠西一隅,甚至向中亚西迁。
  没了蒙古人的威胁,山西、北直隶、山西就可以安心发展了,大明的军事投入能降低许多。
  “黄河两岸河流,修建有七千余处束水闸,在雨季束水冲沙时,能冲走大量的泥沙进入大海。”
  朱高煦还在想着未来蒸汽机和火车的事情,黄福却简单说明了黄河的事情。
  朱高煦听后颔首,也并不准备让黄河改道。
  北宋三易回河的惨痛经历还历历在目,对于黄河,朱高煦还是觉得能不动就不动。
  况且,黄河每年能带来大量泥沙,不断地为南直隶创造土地。
  以这個时代的气候来说,南直隶的土地增加是一件好事,朝廷只需要做好黄河的维护,避免决堤就足够。
  “好了,既然无事,便都退下吧。”
  朱高煦摆手示意群臣可以退下,群臣见状纷纷起身作揖唱礼。
  待他们离去,朱高煦这才将目光放到了亦失哈身上,对他特意交代道:“橡胶和东洲作物已经带来,橡胶树种你让人种植在吕宋、琉球,作物我会让胡纶去紧盯。”
  “除此之外,太学的蒸汽机一旦有了进度,你记得第一时间通知我。”
  “奴婢领教。”亦失哈作揖应下,沉吟片刻后见朱高煦没什么别的话了,他这才开口道:
  “殿下,北京营造即将结束的事情恐怕会迅速传开,我们要不要做些准备?”
  “不必,你紧盯太学的蒸汽机就行,只要蒸汽机能步入正轨,最先收益的必然是北直隶和江东地区,但最大收益的绝对是北方。”
  朱高煦很有自信,毕竟铁路技术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开始肯定只能在地势条件比较优越的地方进行。
  江东六府满足这个条件,嘉杭湖也满足,但放眼整个江南就不行。
  这是地理的先天条件,谁也改变不了。
  指望这群抗拒新政的士大夫去督促铁路技术,就好比让孔夫子研究高数一样让人觉得离谱。
  他们越抗拒新政,就会越落后于时代。
  至少就当下来看,整个江南除了少部分学子外,大部分都十分抗拒新政。
  等他们对新政接受并改观的时候,他们已经落后北方十余年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