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654节(3 / 4)
“我也是这样的想法,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得先解决阿力台,起码要重创他,不然继续留着他,他会成为朱棣的猎犬,将我们的踪迹全都告诉给朱棣。”
马哈木没有了与明军在忽兰忽失温交战的想法,这是因为局势变了。
马哈木虽然狂妄,但脑子却没有太大问题。
现在的他手里有本雅失里,并且还灭亡了鬼力赤,受降了鞑靼部溃逃的许多小部落,整体实力大涨。
按理来说,他确实可以和明军碰一碰,但问题在于他已经从鞑靼部溃逃的蒙古人口中知道了明军火器的厉害。
因此,现在的他是想打又不敢打,十分担心一战不能功成,便会被身后群狼啃食。
此外,他也十分怀疑那些东蒙古人的话,毕竟在他印象里,火器的威力并没有那么大。
“听说西边的沙哈鲁稳定了部落,我们少了個机会。”
沙哈鲁登基已经过去好几年,不过现在的马哈木他们才得到消息,这让本雅失里心中轻嗤。
就这点情报能力,他们能打赢明军才奇怪。
想到这里,本雅失里都不免担心起了自己,很担心马哈木会因为战事不利而把自己交出去。
当然,活着交出去还好,毕竟他元裔的身份对于明朝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旗帜。
可马哈木并不蠢,如果把自己活着交出去,那天知道朱棣会不会打着元裔的旗帜来对蒙古作战。
因此就算要交出自己,估计也是凶多吉少……
本雅失里的脸色不由得难看起来,而瓦剌大军北上的脚步依旧继续。
在他们北上的同时,东蒙古鞑靼部的哨骑也越过了忽兰忽失温,探查了瓦剌的情况,将消息往回传递。
赶在五月前,他们将消息带往了海喇儿城,而朱棣也率领北征主力抵达了海喇儿。
此时,乌压压的一片人将草原之上的一座混凝土城池包围。
他们站在地上,旁边牵着自己的战马和两匹乘马,身上穿着鸳鸯战袄。
队伍之中,还有一支队伍显得十分显眼,他们穿着粗布麻衣,装扮尽是蒙古打扮。
他们的数量有近万人,身边的马匹虽然多,但大部分都比较消瘦。
除了这数万骑兵,在骑兵之外的还有手持燧发枪的数万步兵,以及手执长枪的数万辅兵。
如果不是队伍之中迎风招展的旌旗,以及他们身上简单的战袄、麻衣,兴许旁人只当是汉人与胡人交战,而不会觉得这是一支军队。
混凝土的城池高二丈,周长三里余,内里建有许多平房。
站在箭楼上,一名将领手持望远镜打量东方,不多时他好似发现了什么,果断放下望远镜,拿起了腰间的号角开始吹响。
“呜…呜…呜……”
悠扬的号角声响起,继而引发城下络绎不绝的号角声。
当数千道号角声响起,它们也渐渐演奏出了一道完整而振聋发聩的号角声,向远处传去。
“嗡隆隆……”
突然,东方丘陵之中响起了马蹄声,上千名身披甲胄的骑兵拱卫着一顶大纛从远方奔走而来。 ↑返回顶部↑
马哈木没有了与明军在忽兰忽失温交战的想法,这是因为局势变了。
马哈木虽然狂妄,但脑子却没有太大问题。
现在的他手里有本雅失里,并且还灭亡了鬼力赤,受降了鞑靼部溃逃的许多小部落,整体实力大涨。
按理来说,他确实可以和明军碰一碰,但问题在于他已经从鞑靼部溃逃的蒙古人口中知道了明军火器的厉害。
因此,现在的他是想打又不敢打,十分担心一战不能功成,便会被身后群狼啃食。
此外,他也十分怀疑那些东蒙古人的话,毕竟在他印象里,火器的威力并没有那么大。
“听说西边的沙哈鲁稳定了部落,我们少了個机会。”
沙哈鲁登基已经过去好几年,不过现在的马哈木他们才得到消息,这让本雅失里心中轻嗤。
就这点情报能力,他们能打赢明军才奇怪。
想到这里,本雅失里都不免担心起了自己,很担心马哈木会因为战事不利而把自己交出去。
当然,活着交出去还好,毕竟他元裔的身份对于明朝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旗帜。
可马哈木并不蠢,如果把自己活着交出去,那天知道朱棣会不会打着元裔的旗帜来对蒙古作战。
因此就算要交出自己,估计也是凶多吉少……
本雅失里的脸色不由得难看起来,而瓦剌大军北上的脚步依旧继续。
在他们北上的同时,东蒙古鞑靼部的哨骑也越过了忽兰忽失温,探查了瓦剌的情况,将消息往回传递。
赶在五月前,他们将消息带往了海喇儿城,而朱棣也率领北征主力抵达了海喇儿。
此时,乌压压的一片人将草原之上的一座混凝土城池包围。
他们站在地上,旁边牵着自己的战马和两匹乘马,身上穿着鸳鸯战袄。
队伍之中,还有一支队伍显得十分显眼,他们穿着粗布麻衣,装扮尽是蒙古打扮。
他们的数量有近万人,身边的马匹虽然多,但大部分都比较消瘦。
除了这数万骑兵,在骑兵之外的还有手持燧发枪的数万步兵,以及手执长枪的数万辅兵。
如果不是队伍之中迎风招展的旌旗,以及他们身上简单的战袄、麻衣,兴许旁人只当是汉人与胡人交战,而不会觉得这是一支军队。
混凝土的城池高二丈,周长三里余,内里建有许多平房。
站在箭楼上,一名将领手持望远镜打量东方,不多时他好似发现了什么,果断放下望远镜,拿起了腰间的号角开始吹响。
“呜…呜…呜……”
悠扬的号角声响起,继而引发城下络绎不绝的号角声。
当数千道号角声响起,它们也渐渐演奏出了一道完整而振聋发聩的号角声,向远处传去。
“嗡隆隆……”
突然,东方丘陵之中响起了马蹄声,上千名身披甲胄的骑兵拱卫着一顶大纛从远方奔走而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