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66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声令下,返程的数千东征将士纷纷下船,跟随队伍前往长安门广场庆贺。
  军中百户官以上武官得到了入宫城,前往长安门楼庆贺的机会。
  以往地方边军,通常只有指挥使级别才能入宫,但朱高煦开口,却没有人敢于不服。
  至于那群跪着的群臣,朱高煦只是瞥了一眼:“平定日本国乱,对日后朝廷与东洲贸易至关重要,所带来的钱粮赋税乃以数百万计,莫要徒生事端!”
  能让朱高煦这么说,可见他们的做法已经惹到了朱高煦。
  见朱高煦生气,这群人又连忙起身,没有魏征的胆量,也没有海刚峰的铁骨。
  无视他们,朱高煦乘坐金辂在兵马护卫下返回宫城。
  当金辂经过江东门的时候,街道两旁站满了前来瞻仰当今太子的百姓。
  因为还没有开学,中学学子也可以进出学校,特别赶来观摩。
  在这里,他们看到了大明的雄壮之师,也看到了那辆承载着大明太子的金辂。
  虽然只是看到了马车,但这一幕还是让江淮他们感受到了震撼,尤其是之后的东征大军。
  喝彩声、欢呼声络绎不绝,年轻人对他们宣扬国威的做法赞不绝口,女子虽然害羞,却也目不转睛的盯着他们。
  从洪武到如今,不过十一年时间,军人地位却从以前的泥腿子变成了如今的军士。
  一个“士”字,足以说明他们的地位,毕竟经过多年扫盲,明军整体的文盲率已经从永乐元年的97%,下降到了如今的72%,并且每年都在以3%的速度持续下降。
  之所以如此,主要得益于现在募兵的政策。
  当下的六军都督府募兵都有标准,身高不得低于五尺二(166cm),学历必须小学毕业,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体能标准。
  当然,部分军队的标准会根据所需要的兵种而降低,例如乌斯藏都司及朵甘都司,以及云南都司、旧港都司、交趾都司等地兵卒都可以酌情降低标准。
  这些地方的兵源质量不用多说,只有他们才能适应当地的环境,因此文化、身高之类的标准可以降低。
  不过一时的降低不代表一直可以降低,毕竟大明已经迁徙大量西番百姓进入内地,除此之外还在昌都、德格、西宁一带开设小学,教导当地西番百姓读书识字。
  西番的百姓,通常都会把孩子送到这三个地方,因为送孩子到小学读书,可以减免一年的马赋。
  虽然这样的政策,会导致许多番民常年生孩子来免除交税,但这样反而带给他们的压力更大,最后为了活命,只能听从朝廷的指令,迁徙进入四川、陇西定居。
  这些各类标准,注定了在大明当兵吃饷是十分困难的,一样职业有了稀缺性,那就很容易被人吹捧。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泥腿子才成为了军士。
  “哔哔——”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好男儿,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哨声响起,行军有序的东征将士开始唱起了《从军歌》,歌声盖过了四周的欢呼声,将士们也兴高采烈的步行前往了长安门广场。
  “真汉子!”
  江淮没有忘记过是谁把自家一家从农奴解放成百姓的,瞧着东征将士的模样,他也忍不住的喝彩起来。
  只可惜,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随着队伍走远,百姓们也自发离去,留下的只有喧嚣过后的孤寂。
  江淮感觉一阵失落,整理了一下心情后,便与同窗们走出外城,向学校踏上归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