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678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上述所说的这几个省,基本在未来一到两年内会有大批学子毕业,对于中学都有需求。”
  “以太学之中的这三万六千四百学子毕业九成半成为教习来说,他们对应的就是大约三十余万中学生,而且很有可能招生不满。”
  中学并非强制性,所以需要没有大局意识的白身之家不太可能继续选择供养学子,朱高煦更不准备强制十年教育。
  在他看来,小学五年强制教育已经足够,再往上不是他不想,而是大明负担不起那么大教育压力。
  当下的教育经费已经达到一千二百余万贯,占据大明总支出的三分之一。
  这是一个临界点,因为有太多平民没有读过书,因此一开始招募学生的压力肯定大。
  朱高煦暂停对江西推行新政,也是准备多等一年。
  他多等一年,辽东和山东、四川这些地方的入学学子就会毕业,后续的生源没有一开始的多,教习就会空闲较多。
  这些空下来的教育资源就可以调往江西,从而减少教育支出。
  当下大明在册的教习数量是四十二万余人,学子数量是六百余万人。
  这还是没有在江西、浙江、湖广、福建、两广和云南推行新政的结果。
  这几个省份人口加在一起,合计三千四百余万,最少有四百万学子,需要二十余万教习。
  大明无法再招募那么多教习,所以只能推迟各省新政速度。
  在当下的教育基本盘中,两京七省今年毕业学子数量是九十万左右,明年则是一百二十余万。
  再往后逐年增高,最高一年是一百三十六万。
  相对应的入学则是比较平稳,每年大概也就是在五十万左右,所需的教习维持在两万人就足够。
  随着他们毕业,基本盘多余的教习也从今年的两万余人,到明年的三万余人,一点点的增加。
  等第一批学子毕业,两京七省学子数量基本在三百万,教习维持在二十万就足够。
  那剩下的二十二万教习,会在过后五年时间里,一批批被调到江西、浙江、福建等省份。
  以朱高煦的估计,再熬七年,教育最困难阶段就会过去,届时教育经费就可以下降到千万贯以下,然后随着人口逐渐增加而增加支出。
  不过相对应的,人口的逐渐增加,也代表着朝廷的税收不断增长。
  为了把新政搞好,朱高煦在未来几年时间里,除了会对广西、云南的土司用兵外,便不会再对其它地方用兵。
  老头北上这一战已经击垮瓦剌部,没有个十年他们休养不过来。
  十年后的大明才是一个举世无双,威压四夷的大明。
  畅想未来,朱高煦的心情也从压抑走向轻松,而他们乘坐的大辂也驶向了宫城……“咕…咕咕……”
  几乎在同一时间,当朱高煦他们趁着午后返回宫城时,大洋彼岸的郑和却疲惫的走进了石屋之中。
  坐在床上,他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聚会欢呼声,也能依稀看到远处的篝火。
  这里是东国的都城,而郑和白天刚刚结束了对东王阿荼的册封。
  王任说的没错,这片大陆的几个文明国家确实很好说话,在见识了郑和所率的舰队及兵马后,阿荼答应对大明称臣纳贡,同时与朝廷进行朝贡贸易。
  脚步声响起,郑和看去,果然看到了先后走进石屋的杨展与王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