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68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距离水稻成熟还有四个月,这四个月他只能节衣缩食,先把这段时间熬过去。
  等水稻成熟收割,届时他就可以留下自己要吃的粮食,剩余的粮食全数卖出去了。
  这些日子里,每隔半个月就有几百人来到琉球县定居,不过相较于这样的迁徙速度,长山蛮的开荒速度更快,因此琉球县衙手中有许多开荒过后的熟地。
  这些熟地价格便宜,每亩只需要一贯,而吕观现在的想法就是在粮食收割卖出后,攒钱买地,让自己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如果可以,他想在几年后回家乡娶个媳妇,然后带着他们来琉球好好生活。
  自己不识字不要紧,未来的儿子肯定得识字,他们老吕家也得在琉球繁衍生息,日渐壮大。
  想到这里,站在自家田埂上的吕观脸上露出了对未来畅想的美好笑容。
  类似他这样的人,放眼整个大明来说并不算少数,从琉球、交趾、吕宋、旧港到锡兰,这些得到政策扶持的地方,无疑是当下最适合贫民摆脱阶级的最好机会。只是这样的机会,往往只有少数人能抓到,大部分人都在观望中失去了先机。
  至于政策的走向,则是靠春和殿内的朱高煦决策而出,不过如今的朱高煦却没有在春和殿,而是站在了江东门的城楼上。
  “慢点慢点!”
  “前方的船只避让!”
  江东门码头上,此刻的这里人满为患,充斥着大量拖家带口北上的人。
  自元宵开始,南京大量官员便随着北京不断完善而不断北迁。
  元宵之前,南京有文官三千八百余名,武官四千三百余名,吏员三万四千余名,人口七十六万五千余。
  至如今五月,南京文官骤降到两千六百余名,武官二千九百余名,吏员不足两万六千,人口六十二万三千余。
  一个迁都的举动,便给北京带去了十三万余的人口,而南京的繁华也因此下降许多。
  “这些官员迁徙后,北京的繁华会更上一个台阶,不过随之而来的也有物价上涨的各类局面。”
  站在城门楼上,朱高煦俯视码头的迁徙队伍,头也不回的对身后交代。
  站在他身后的,是户部尚书郭资及礼部尚书夏原吉,以及工部尚书黄福。
  “当下北直隶人口数量多少了,耕地几何?”
  朱高煦询问郭资,郭资稍微思考便汇报道:“人口大约三百六十万,耕地三千二百余万亩。”
  “还不错,起码几十年内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朱高煦颔首,但随即又评价道:
  “不过,当下北方边军所需粮草耗费不浅,仅靠漕粮肯定不足,东北三地可以维持吗?”
  东北三地即辽东、渤海、大宁,作为朱高煦的基本盘,当地的开发不用多说。
  “当下三地有四百二十六万余口,二千七百六十五万余亩,就是亩产不如关内,每年税粮二百二十万石左右,朝廷能从市面买到的粮食不能多余二百万石。”
  朱高煦闻言不假思索道:“也就是说,东北三地可以供给边军四百万石左右?”
  “差不多是这个情况……”郭资点头,朱高煦也继续道:
  “当下维持甘肃、陕西、山西、北平、大宁等边军,日常口粮耗费几何?”
  郭资还在思考,旁边的夏原吉却不假思索道:
  “北边边军合计三十个卫,北边各都司腹地兵马算上渤海和辽东则是二十四个卫,合计五十四个卫,三十万二千四百兵马。”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