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74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西南铁路经过勘察,大明确实没有这个技术水平能翻越秦岭,亦或者从叙州修抵陇川。
  因此,原本的西南铁路现在成为了四川铁路。
  四川境内将从北边的江油县修建一条经过成都、眉州抵达叙州的铁路,如此一来,四川北部的物资就能运抵长江旁,其他各省物资也能通过长江运抵四川北部。
  这段铁路不过八百里,耗银三百四十余万两,三年工期,难度并不算高,毕竟经过的地方都是成都平原的范围。
  相比较之下,朱高煦所想的那几条铁路还没有实地勘察。
  正因为没有实地勘察,他才会忧心忡忡。
  他去视察了冶金院和建筑院,水泥的强度较之前有了增加,但依旧达不到浇筑高架桥的标准。
  杨展以一個倾听者的身份倾听着朱高煦的抱怨,不多时等他们走出太学,乘车返回紫禁城的时候,杨展才作揖开口道:
  “海军内部已经组建了纠察千户所,专职纠察。”
  “南洋、东洋已经开始进行纠察,等这些结束后,纠察就会对小西洋的军队进行纠察。”
  他在回应去年西厂和杨彬上报的海军帮忙作战一事,朱高煦颔首:
  “你自己看着办,你办事我放心。”
  简单言语间,双方便定下了海军的纠察制度。
  半个时辰后,朱高煦返回了紫禁城,杨展则是返回了六军都督府。
  他虽然是海军都督,但并不需要前往海外,又或者说,朱高煦也日渐觉得孤独,想将他留在身旁,起码有几个能说话的朋友。
  夏原吉、黄福这群人并非不好,只是身上总有点儒生的脾气,朱高煦与他们共事还行,相处却觉得难受。
  兴许是年纪上来了,自觉精力不足的朱高煦也开始渐渐下放府衙一级的奏疏给了六部和司礼监处理,自己只需要查阅修改就行。
  如此一来,每日的工作量也从八个时辰降低到了七个时辰左右,故此他才能常常出没大明宫和太学。
  兴许是被朱高煦对付孔府的决绝给吓住了,庙堂上那帮老蛮子倒是没有再找他麻烦,每日只是低着头处理政务。
  朱高煦也乐见于此,故而鲜少找他们麻烦。
  在他看来这群人不论贪腐,暂时养着,待国库出现问题再动手也不迟。
  时间流转,很快便跨入了夏季,而一些不太好的消息也摆到了朱高煦的案头。
  【臣入山东,闻天旱而粮无收,虽永乐间百姓积蓄甚多,然依有饥苦者拾草实以食,深为怜悯。入民舍,见鹑衣圮灶,实不忍。】
  六月,时至酷暑,朱高煦接到了山东旱情的奏疏。
  若是这份奏疏是西厂和锦衣卫的,朱高煦倒也就不说什么了,但这份奏疏来自他返回昆明的好大哥朱高炽,这就让他有些挂不住面子了。
  “山东旱情,百姓拾草实而食,这件事情为何为人无人上奏?”
  虽说明初天灾相较明末不算频繁,但作为前世见过不少天灾的人,朱高煦也曾经在早年出差云南时见识过那场六十年不见的大旱。
  尽管他不认为这次山东的旱情有自己所见的那场旱情严重,但有人隐匿不报就是蒙骗。
  朱高煦一开口,亦失哈便派人召来了胡纶与另一名色目人。
  “臣沐阳伯胡纶(指挥使刘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