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78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由于他不离开,殿阁的徐硕他们也不敢离开,所以一直等到他批阅奏疏结束并走出武英殿后,徐硕他们才各自松懈下来。
  宫门已经关闭,他们只能在武英殿凑合一晚了。
  翌日,沈国公王义难得穿上了武官的常服,与陈昶拿着两本奏疏前往了武英殿。
  相比较文官的功绩还需要多方调查,武官的功绩就显得很容易盘查了。
  大明两万多名武官,今年得到拔擢的有二千七百余人,其中需要朱高煦点头的是千户及以上的武官,而这类武官的武职通常十分稳定,所以需要他批阅的也不过一百多人。
  坐在主位,朱高煦翻看着奏疏,殿内坐着的陈昶和王义则是假装很忙的打量殿内四周情况。
  自上次他们为李察等人求情后,他们见到朱高煦便不自觉的会觉得愧疚尴尬。
  用坐立不安来形容眼下的他们,再贴切不过了。
  相比较他们,朱高煦的心思主要还是放在了军务上。
  一百多名武官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在这其中朱高煦还是找到了几个比较醒目的人名。
  “刘永诚、方政、朱勇、毛忠、曹义……”
  瞧着这几个名字,朱高煦眼前一亮。
  虽说他不会偏信史书,但这几个人名对于他来说还是有些熟悉的。
  朱勇是朱能的儿子,这个朱高煦是知道的,不过朱勇虽勇,在历史却因为朱能去世太早而导致他没有专人调教,如果不是他带着骑兵在鹞儿岭惨败也先之手,朱祁镇即便被围也能凭借马力撤退。
  当然,朱高煦不会把鹞儿岭惨败全怪在他头上,毕竟朱勇当时被朱祁镇所派太监节制,不救被伏太监,他也很难活着回到北京。
  至于方政,他虽然不是特别出名,但朱高煦记得他的儿子方瑛。
  方瑛年少出名,可以说参与了正统、景泰、天顺年间所有西南的战事,是明代中期为数不多以军功封侯的人。
  剩下的毛忠和曹义,都是在正统年间比较出名的名将,也先兵分四路进攻大明,二人有效抵御并反击,同时曹义还在土木堡后驰援京城,战功不算显赫,但也足够了。
  倒是最后的刘永诚,看到他名字的时候,朱高煦还以为自己看错了。
  他记忆中的刘永诚是一个太监,并且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六朝太监。
  在明代中后期的宦官心中,刘永诚与郑和地位崇高,刘永诚也被宦官们尊称为“刘马侯”。
  朱高煦以为自己看错了,可是他看了看,这上面记载的刘永诚战功确实不错,并且是北直隶人,靖难时投入军队作战。
  “亦失哈,宫中有叫刘永诚的太监吗?”
  朱高煦询问亦失哈,亦失哈摇摇头:“没听过。”
  “嗯,知道了。”闻言,朱高煦也不再纠结,纷纷对这些人的拔擢批红。
  做完这一切,朱高煦这才将目光投向坐立不安的王义和陈昶,二人在感受到目光的一瞬间也先后起身。
  “处理完了,就这么办吧。”
  朱高煦公事公办的说着,王义与陈昶闻言在心底叹了一口气,作揖过后拿着奏疏退出了武英殿。
  瞧着他们那落寞的背影,亦失哈不免难受道:“陛下……”
  “打住”朱高煦不想讨论他与渤海将领以前的事情,亦失哈见状也只能闭上了嘴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