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79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没有证据的话就别说。”三旬武官打断了他,随后开始继续安排围剿长山蛮的任务。
  相比较衙门内的繁忙,走出衙门的张祈则是脱下了自己的笠形盔,长舒了一口气。
  六月的交趾南部闷热无比,不管是在屋里还是街道上,无疑都是一种折磨。
  可即便如此,张祈却依旧开心,因为他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大明的军队只看能力和战绩,并不注重资历。
  “千户官……”
  张祈英俊的脸上露出笑意,可不知想到了什么,脸色瞬间恢复了平常。
  抱着头盔牵着马,他步行离开了这临时的指挥使衙门。
  与此同时,写着他名字的文册也送往了交趾都司衙门。
  只是距离他的拔擢被处理还有很长时间,而北京的阅兵典礼却已经进入了尾声。
  六月二十三日,海内外诸国使团怀揣着复杂的心理离开了北京。
  他们有的乘坐京津铁路前往了天津,由天津乘船返回本国。
  还有的则是乘坐已经修抵至宁夏会宁县的西北铁路前往西北,走陆路返回本国。
  来时他们底气十足,离开时却畏畏缩缩,心情无比沉重。
  压在他们头顶的大明朝更为沉重,而这无疑也坚定了各国效仿大明的决心。
  只不过在他们返回本国前,大明朝却已经翻过了这一篇章,将目光投向了漠北。
  阅兵结束后,军马被少量骑兵走开平卫向海喇儿放牧而去,大量的骑兵则是乘坐东北铁路前往海喇儿。
  在这前往海喇儿的队伍中,朱棣本人的远行无疑牵挂着所有人的心。
  “太上皇,您不能去啊!”
  “太上皇……”
  “把他给我拉下去!”
  北京东站前,夏原吉、郭资等数十名官员还试图劝阻朱棣,可却被决心已定的朱棣命人直接将他们架走。
  六十岁的夏原吉被燕山左右卫的兵马架了起来,往北京东站外送走。
  尽管夏原吉不断地劝阻,却依旧改变不了朱棣的想法。
  随着嘈杂的人被送走,朱棣这才扫视了一眼站台上的众人。
  渤海的王义、陈昶,以及革新派的孙铖、王回,守旧派的杨荣、杨溥、薛瑄……
  望着这群臣子没人开口阻拦,朱棣这才吐出一口浊气,将目光投向了身旁的朱高煦、朱瞻壑、朱瞻基、朱祁钺、朱高炽等人。
  为了防止朱高炽扫兴,朱棣虎视眈眈的扫视了群臣与朱高煦等人。
  虽然老迈,头发半花白,可朱棣的眼神依旧像一头伺机而动的猛虎,令人生畏。
  “我先说好了,要是谁有谁挑头唱反调,拉下去……斩了!”
  最后两个字,朱棣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了的,单是简单听听都能听出他心中的怨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