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82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至于铁甲舰,先不提焊接技术还达不到要求,单以他的习惯来说,他还是喜欢留一些杀手锏的。
  等各国开始生产能装备十几门、二十几门火炮的火炮风帆战船时再推出蒸汽机船,等各国开始制造出蒸汽机船,明军再推出铁甲舰。
  不管如何,大明始终要在军事科技各方面压世界各国一头,也保持只压一头。
  “杨展怎么不亲自送消息来?”
  将奏疏放下,朱高煦询问王义,王义闻言则是作揖道:
  “杨展去北海(日本海)巡视了,少说三个月才能回来。”
  “他倒是跑动的比较多。”朱高煦颔首,而后才开口道:
  “都督府派人核查过他们的战果没有,是否属实?”
  “就波斯卫指挥使陈友的奏疏来看,战果属实,并且已经在走海路运往南京的路上了。”
  王义回答着朱高煦的所有问题,同时作揖道:“陛下,这西夷既然已经开始在昆仑角作乱,那是否要加大昆仑角的守备力量?”
  “自然。”朱高煦颔首道:“让海军都督府新训三千海军,另外戚昇任期延长三年,明年这三千海军前往昆仑角换防,若是战功属实,拔擢其为卫指挥使。”
  话音落下,朱高煦便没有对西方过多关注了。
  说到底,西方已经失去了许多先机,此外奥斯曼的加强也让他们疲于奔命。
  就朱高煦让西厂收集的情报来说,率先接触大明火炮风帆战船理念的奥斯曼帝国比历史上提前三年发动了与威尼斯的海上战争。
  如今双方已经交战五年,威尼斯败多胜少。
  威尼斯国的节节败退,让陆地上的拜占庭独木难支,虽说奥斯曼还停留在射石炮的水平,但明军利用火炮横扫伊拉克、波斯地区的作战理念恐怕也早早传入。
  恐怕这个位面的拜占庭会提前被奥斯曼所覆灭,至于具体提前多少时间,朱高煦根本不在乎。
  现在的情况和十八世纪情况一样,越靠近大明的国家就越容易得到先进的技术。
  近年来,日本、朝鲜、暹罗、帖木儿等国明面和私下从大明引进的小学毕业学子数量众多。
  他们所求的,无非就是得到大明的火炮和火枪技术,不过这两项技术想要得到突破,必须先解决冶金技术的问题。
  等他们把这个问题突破,大明早已拥有更为先进的技术了。
  想到这里,朱高煦目光看向王义,同时开口道:“现有的扎甲已经不太适应我军作战,军械局那边利用机器钣金的铁制胸甲,搭配臂甲和短裙甲,护腿等甲胄,重量仅有二十二斤。”
  “你稍许去看看,这种甲胄和布面甲,哪种防护力比较好,哪种更方便装备军队。”
  随着蒸汽机的各类机器得到运用,批量生产钣金胸甲已经不成问题。
  不过由于气候不同,大明这边到底是适合钣金胸甲还是布面甲,这具体还有讨论的空间。
  就当下来说,明军还杜绝不了短兵作战的情况,所以装备甲胄还是必要的。
  只是装备甲胄也得看情况,洪武、永乐年间那沉重四五十斤的扎甲虽然肉搏能力强,但太过沉重,不合适当下的明军。
  酌情减负,这是朱高煦需要为士兵们考虑的问题。
  “臣告退。”得到示意,王义也毕恭毕敬的作揖退下。
  在他走后,朱高煦这才转头对身旁的朱瞻壑询问道:“西厂那边有没有汇报过河中、波斯和大食的情况?”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