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855节(3 / 4)
说到这里,朱高煦站了起来,不禁想起当年坐在此处时所做的那些事情。
良久之后,他才重新开口道:“你们其中有人犯了错误,我已经给予了惩罚。”
“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知道你们错在哪了,如果知道了,那就好好教养子孙,让他们为您们今日的过错恕罪。”
“如果不知道错在哪,那也没有问题,日后家中落魄了,你莫要怨恨我就行。”
“即便怨恨我,我也不担心和害怕你们的怨恨,更不会感到愧疚。”
朱高煦打直了自己的脊背,目光扫视众人道:
“如今的吉林,比起三十二年前大不相同了,修了官道,通了火车,物资不断,饭菜多样,神气许多……。”
“这一切,与我当年我设想的未来一样,而且我相信吉林将来还会更好,更加神气。”
“为了吉林的百姓和天下的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必要的恶人我是一定会当的,你们也不用像南边那群人一样试探我。”
“在这里,我不是以皇帝的身份劝大家,而是在以你们曾经的殿下,曾经渤海郡王的身份劝大家。”
“我们虽然过上了好日子,但艰苦奋斗的精神千万不能丢掉。”
“如果当年我们没有这些艰苦卓绝的精神,就不会有今天百姓康泰的胜利。”
朱高煦这番话,将部分人说得低下了头,可他还没有说完。
“贪腐之前先想一下,你的位置之所以能爬的那么高,身后到底是谁在支持你。”
“不是朝廷,也不是我,而是那些为你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子弟兵。”
“你们从老百姓手上压榨钱粮,和昔年那盘剥压榨你们的贪官污吏有什么不同。”
“你们对得起曾经的自己,对得起那些倒在路上的子弟兵吗!”
话音落下,殿内大部分人都低下了头,而这一幕也被朱高煦看在了眼里。
可是他知道,尽管他们现在低了头,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已经反思。
等自己走后,他们还会继续以前的行径,而这是自己阻挡不了的……
第542章 以博直名
“淅沥沥……”虽不是雨季,但吉林城还是在筹备行宴的清晨下了一场毛毛细雨。
雨后天晴,阳光照耀着翠绿的山岗,朱高煦在亦失哈、李失、胡季等人的陪同下,重新登上了当年血战的哈达岭。
在这里,许多当年的城防布置不定期被人修葺,那一排排厚实的木屋以及长长的壕沟能让人感受到这里的血雨腥风。
黑褐色的土地让人不知道是因为血液浸透,还是原本就是这副模样。
登高远望,朱高煦没有留下太多言语便走下了哈达岭,而上下哈达岭的地方也修建了二丈宽的混凝土台阶。
“我记得当年我爬这座山的时候,许多人因为急匆匆开路而滚落山去,好在山势不算陡峭,没有阵亡什么弟兄。”
几声唏嘘,朱高煦都在感叹现在与以前条件的不同。
不多时,他们走下了哈达岭,来到了平原上。
在返回吉林城的官道上,朱高煦时而驻步细看路边田间禾苗生长情况,时而询问种植作物类型。 ↑返回顶部↑
良久之后,他才重新开口道:“你们其中有人犯了错误,我已经给予了惩罚。”
“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知道你们错在哪了,如果知道了,那就好好教养子孙,让他们为您们今日的过错恕罪。”
“如果不知道错在哪,那也没有问题,日后家中落魄了,你莫要怨恨我就行。”
“即便怨恨我,我也不担心和害怕你们的怨恨,更不会感到愧疚。”
朱高煦打直了自己的脊背,目光扫视众人道:
“如今的吉林,比起三十二年前大不相同了,修了官道,通了火车,物资不断,饭菜多样,神气许多……。”
“这一切,与我当年我设想的未来一样,而且我相信吉林将来还会更好,更加神气。”
“为了吉林的百姓和天下的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必要的恶人我是一定会当的,你们也不用像南边那群人一样试探我。”
“在这里,我不是以皇帝的身份劝大家,而是在以你们曾经的殿下,曾经渤海郡王的身份劝大家。”
“我们虽然过上了好日子,但艰苦奋斗的精神千万不能丢掉。”
“如果当年我们没有这些艰苦卓绝的精神,就不会有今天百姓康泰的胜利。”
朱高煦这番话,将部分人说得低下了头,可他还没有说完。
“贪腐之前先想一下,你的位置之所以能爬的那么高,身后到底是谁在支持你。”
“不是朝廷,也不是我,而是那些为你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子弟兵。”
“你们从老百姓手上压榨钱粮,和昔年那盘剥压榨你们的贪官污吏有什么不同。”
“你们对得起曾经的自己,对得起那些倒在路上的子弟兵吗!”
话音落下,殿内大部分人都低下了头,而这一幕也被朱高煦看在了眼里。
可是他知道,尽管他们现在低了头,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已经反思。
等自己走后,他们还会继续以前的行径,而这是自己阻挡不了的……
第542章 以博直名
“淅沥沥……”虽不是雨季,但吉林城还是在筹备行宴的清晨下了一场毛毛细雨。
雨后天晴,阳光照耀着翠绿的山岗,朱高煦在亦失哈、李失、胡季等人的陪同下,重新登上了当年血战的哈达岭。
在这里,许多当年的城防布置不定期被人修葺,那一排排厚实的木屋以及长长的壕沟能让人感受到这里的血雨腥风。
黑褐色的土地让人不知道是因为血液浸透,还是原本就是这副模样。
登高远望,朱高煦没有留下太多言语便走下了哈达岭,而上下哈达岭的地方也修建了二丈宽的混凝土台阶。
“我记得当年我爬这座山的时候,许多人因为急匆匆开路而滚落山去,好在山势不算陡峭,没有阵亡什么弟兄。”
几声唏嘘,朱高煦都在感叹现在与以前条件的不同。
不多时,他们走下了哈达岭,来到了平原上。
在返回吉林城的官道上,朱高煦时而驻步细看路边田间禾苗生长情况,时而询问种植作物类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