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878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嘶……十多万人啊?”
  “这算什么,我记得当年动辄牵连几十万人,现在都算少的了。”
  “你要看这里,这群家伙才牵扯十几万人,结果赃款高达七千多万贯,还有超过千万的国债。”
  “我说我们怎么买不到国债呢,合着都被这群贪官卖给这些奸商了。”
  “什么奸商,没看见都在昆仑洲发动叛乱,包围官兵了吗?”
  “对,这就是造反,诛九族的大罪!”
  “这么说来,陛下也是够宽厚了,居然只杀了四百多个当官的。”
  “陛下一直挺仁厚的,你看看,这报纸上写了,此次抄家所获依旧会投入天下建设,让百姓有工做事,能吃饱穿暖……”
  人总是爱看热闹,相比较前几年平淡如水的报纸内容,十四年二刊的报纸内容无疑满足了百姓仇富和看热闹的两种心理。
  人们在大街小巷中讨论着这场被称为“庚戌案”的大案,同时也期盼着朝廷能用这笔钱来自己所在的地方兴建工程。
  对于百姓而言,朝廷的一项工程就代表他们一个月能赚平日三四个月的钱,这也是永乐以来,大明百姓鲜有饥荒者的原因。
  但凡勤快一点,在洪熙年间便不可能饿死。
  若是没有娶妻生子,那每日在官家衙门下面工作一日,所赚到的工钱就足够连续两三日大鱼大肉。
  不过这样的事情,并非所有人都高兴,比如各地地方上的一些商贾便不太欢迎朝廷的基建工程。
  他们倒不是愿意走烂路,住破屋,而是朝廷的工价太高,一旦朝廷在当地招募工人,大部分百姓都将会前往朝廷麾下工作。
  如果朝廷需要的人少,那还好说,可朝廷需要的人手一旦很多,那他们就得从朝廷手中抢人来工作。
  想要和朝廷抢人,就必须得开出不低于朝廷工价的工价。
  朝廷的工价,即便是力夫,每日工价也在四十文到五十文不等。
  然而在当下的市场中,普通小县的力夫也不过才二十文的工价,诸如南京、北京、苏州这样的大城才能达到三十文。
  朝廷一来,地方商贾的利益便会遭受损害。
  当然,这所谓损害不过是原本能凭借一个人赚十文,如今只能赚五文罢了。
  朱高煦这么做,便是在抬高工价,但他也并非是无脑的抬高工价,而是按照正常工价的涨幅,提前将工价一点点的抬高。
  洪武年间,即便是南京等城池,力夫工价亦不过二十文,小县城仅有十余文。
  而今三十余年时间过去,随着大量黄金白银流入,加上交通带来了足够的便利,凡是有铁路经过的地方,物价都要远远低于其它县城。
  物价变得低廉,不仅让百姓得利,更得利的是那些商贾。
  原本一个人创造一百文的价值,商贾仅给二十文工钱,原材料三十文工钱,二十文用作运费,商贾赚三十文。
  看似很少,但商贾麾下有数十人帮忙干活,每日能创造一二的贯财富,一年下来积少成多就是数百贯。
  如今运费和材料费因为火车出现而降低,甚至减少了时间,商贾一年能赚上千贯,而发给工人不足自己所获二分之一的工钱。
  朱高煦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把因为朝廷而多赚的那些钱吐出来给工人涨工价。
  这样侵害他们利益的事情,他们自然不会高兴,但他们的体量太小,根本无法寻找自己在政治上的代言人,所以面对朝廷的政策,只能低着头默默提高工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