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95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例如隆庆五年,大明朝全年采购九亿六千余万石粮食,另外还有大量的油盐、肉食运往灾区,用于平抑粮价。
  这每年的花销在三亿两左右,比大明朝一年的财政收入还要多。
  如果不发行这五十亿两国债,那朱翊釴只能调动银行中的钱粮来赈灾。
  这样的举动放在平时没什么,但放在大灾之年就不行了。
  万一有人走漏消息,那百姓们人心浮动,难免发生挤兑事情。
  发行国债,用富人的钱来赈灾,这就是朱翊釴能动用最好的办法。
  他不是什么武皇帝,也没有那么高的威望来兴大案,所以他能做的只有在妥协中寻找办法。
  面对自然,大明朝依旧那么弱小……
  隆庆六年,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旱情依旧,并且部分地区爆发蝗灾。
  同年,江南海水倒灌,但由于洪熙时期制定了完善的河堤制度和束水闸的设计,江南并没有遭受很大灾害。
  六月,东北地区大雨不断,东北的河流引起洪涝,但并未造成太大损失。
  十月,西洲爆发维也纳会战,神圣罗马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在此交战。
  同月,肇州侯陈会上疏称东北气候不断降温,昔年每亩田地使用机器耕种并播洒肥料,到了十月都能收获三百斤水稻。
  然而自隆庆二年开始,粮食产量每况日下,今岁每亩仅收获约二百五十斤左右。
  根据吉林农学院统计,小冰期活跃以来,东北粮食总产从嘉靖十八年巅峰的七亿四千二百余万石,下降到了如今的五亿七千六百余万石,整体下降23%……
  如果没有尿素、钾肥、磷肥,这个粮食产量还会下降约30%左右,每亩产量不会高于140斤。
  这还是有了机械后深垦的产量,如果依旧使用畜力耕种,那估计连亩产120斤都达不到。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东北的粮食却还能每年向关内输送二亿石,也全赖大明自洪熙年间开始对东北的开发。
  隆庆七年二月,毕懋康成为太学院长。
  四月,户部奏报朱翊釴,陕西、河南、山西、山东及北直隶部分地区百姓在过去七年时间里,断断续续向南迁徙数量三千万人,大多数前往了江南,南洋、南洲甚至昆仑洲。
  五月,户部奏报南直隶、浙江、江西三省人口分别为六千六百余万,四千四百余万,四千二百余万。
  三地人口约占据大明朝总人口17.8%,三地贡献税收为27.6%……
  八月,翰林学士温体仁弹劾燕党祸乱朝纲,浙党与燕党再度党争。
  十月,西班牙吞并葡萄牙,大明依旧称其为弗朗机。
  腊月,河南布政使阮大铖遭浙党温体仁弹劾贪腐赈灾钱粮,朱翊釴怒命温体仁查案。
  温体仁借机打压燕党,阮大铖、王世贞、惠施扬等二百余名官员被查,查获钱粮宅邸折色为七百八十余万两。
  朱翊釴将阮大铖等人处斩,钱粮充入赈灾款项。
  隆庆八年三月,大食地区爆发蝗灾,常平仓粮遭到哄抢,大食布政使袁崇焕下令兵马司镇压饥民,引起民变。饥民乌代·默罕默德自称阿拉伯王室后裔,聚饥民三十余万发动叛乱。
  大食地区是嘉靖十六年,武宗朱厚照率军平叛而设置的新行政区,然而在嘉靖六十七年的时间里,大明并未对这块地方进行太多基础建设,导致当地并没有铁路和公路,赈灾粮食无法运抵灾区。
  乌代的叛乱范围不断扩大,很快就占据了大食地区的内陆地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