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白起闻言,低下头,拆开了手中的书信。
  他看到嬴稷让他粮食要省着吃,不要跟在他们自己那里打仗时一样大手大脚……
  白起不由抚额,他看上去像是那么没有成算的将领么?
  罢了罢了,王上这疑心病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不是早就该习惯了吗?
  如今,有嬴渠梁和嬴政潜移默化的影响,嬴稷其实已经比从前好多了。他爱叨叨两句,就让他叨叨去吧。
  ……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白起所率领的这支大军正式出发,已是十日之后的事了。
  这支“三秦联军”由十五万精兵构成,另有七万后勤兵负责给这支军队供应粮草。
  看上去,这效率并不算高。实则秦国国君们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为大军筹集到足够的粮草,已经超出了白起的预料。
  王贲和蒙恬对于这种状况倒是十分适应:“我们王上在筹措军粮,保障后勤线方面,相当出色。”
  他们在说这番话时,面上带着显而易见的骄傲之色。
  山东六国的其他国君不拖武将后腿都算是好的了,保障后勤线这事儿,还得将领们自己来操心。
  哪里像秦国的将领们,只要考虑怎么把仗打好就行,后勤方面是从来不需要他们操心的。
  除了稳定的后勤之外,秦王政还时常通过外交等手段给予武将们各种意想不到的助力。
  在秦王政手底下做武将,实在是太舒心了!
  听闻此言,嬴渠梁手底下的两名将领露出了艳羡之色。
  白起开口道:“我们王上的后勤保障能力,其实也是不错的。”
  虽然嬴稷有着这样那样的臭毛病,但在这一点上,他实在没得黑。白起对嬴稷的态度颇为复杂,私底下,他也埋汰过嬴稷,然而到了其他人面前,他又忍不住想给嬴稷说好话。
  “其实我们秦公也……”
  嬴渠梁手底下的将领眼见着他们的同僚都在夸自己的君王,他们不跟着夸一夸嬴渠梁,好像很不合群似的。
  只是,他们二人才一开口,就词穷了——嬴渠梁登基之日不长,亲自坐镇后方的战役更是屈指可数,他们还没怎么在战场上与嬴渠梁配合过。
  这时,卫鞅忽然指着前方说:“函关古道到了。”
  白起等人闻言,收起了面上的笑容。显然,他们十分清楚,从关中之地赶到函谷关的路程,是他们整段路程中最轻松的一段路。
  待他们通过函关古道,出了函谷关,等待着他们的,将是一场血腥的厮杀。
  第42章
  六国联军的动作比白起等人想象中更为迅速。
  等白起率领大军抵达函谷关时,负责守卫函谷关的青年蒙骜与王翦已经与六国联军展开了恶战。
  不断有士兵从函谷关涌入,试图突破函谷关守将们的封锁。
  面对巨大的压力,蒙骜与王翦没有惊慌,他们面色严肃地指挥着手下的将士们将敌军一个个挑落在湍急的黄河之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