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道爷 第325节(3 / 4)
五千京营骑兵过去后,是一个个千人战阵,他们的大旗说明了属于各个省。
他们虽没有骑马,但在走到承天门前向着城楼行礼后,同样所有百夫长都爆发出了可怕的悍将气息。
开始时,鞑靼使者还在说着是大乾将悍将集中起来的话,但当一队队千人军阵经过,他渐渐就闭上了嘴。
实在是每一队的百夫长都是悍将,这已经不能用大乾特意集中悍将来解释了。
而在长安街两边的人群,每每看到属于故乡的千人军阵,就会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在场所有大乾子民都挺起了胸膛,一股民族自豪感自心中升起,并激发为一团火焰燃烧起来。
各省千人战阵结束后,是来自于九边军镇的辽东镇五百军士,他们骑着战马经过了承天门。
当他们身上的气息爆发出来时,所有感受到悍将气息的人都惊住了,因为五百军士之中,足足有五十名军士是悍将。
哪怕这是九边军镇的精锐,悍将的比例也高的离谱。
这并不是个例,之后一个个军镇的五百军士出现,他们都骑着战马,同样十人长都拥有着悍将实力。
“果然是九边精锐,有这等军队守在边关,才让大乾安枕无忧!”太上皇不由感叹道。
他也看的热血沸腾,如果小上二十岁,他都想带着这些军队去杀敌了。
最后一支军队走了出来,他们与前面的军队有些不同。
五百军士两两之间多了一匹高大的战马,战马的背上驼着一门佛郎机火炮。
“这是太子的亲卫军!”在看到这支军队旗帜时,有人认出了这支军队的身份。
“那是炮吗?这支军队怎么会有这么多门火炮?”也有人问出了自己的疑问。
五百名军士身上披着重甲,连身下的战马都同样着甲。
他们所过之处,街道两边的人都感觉到地面在震颤。
“这是你的私军?”太上皇转头向李蔷问道。
“是的,为了这支军队,花费了不少银子,还调集了几位大匠与很多工匠为他们研究制造武器,他们是战场的未来!”李蔷笑着回道。
这支火炮军才是此次演武的杀手锏,是真正震撼众人的军队。
其余的军队再怎么强大,那不过是传统的军队。
城楼之上,所有人都在关注着这支军队。
“这一定是重甲骑兵,这样一支重甲骑兵上了战场就是无敌之师,可惜人数还是少了些!”一位将军摇头感叹道。
重甲骑兵是战场上的噩梦,骑兵与战马披全甲,几乎没有任何的破绽。
近千斤的重量,加上集群冲锋之下,挡在其面前的一切都会被摧毁。
不只是这位将军如此以为,其余人也认同这位将军的看法。
“各位,还请拿起面前的耳塞,下面的声音有些大!”李蔷笑着对城楼上的人说道。
他拿起了一幅耳塞交给了太上皇,太上皇看了他一眼,接过后戴在耳朵上。
有些官员戴上了耳塞,但还有不少人没有在乎李蔷的话。
特别是鞑靼部的使者,更是不屑的将耳塞扔在地上。 ↑返回顶部↑
他们虽没有骑马,但在走到承天门前向着城楼行礼后,同样所有百夫长都爆发出了可怕的悍将气息。
开始时,鞑靼使者还在说着是大乾将悍将集中起来的话,但当一队队千人军阵经过,他渐渐就闭上了嘴。
实在是每一队的百夫长都是悍将,这已经不能用大乾特意集中悍将来解释了。
而在长安街两边的人群,每每看到属于故乡的千人军阵,就会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在场所有大乾子民都挺起了胸膛,一股民族自豪感自心中升起,并激发为一团火焰燃烧起来。
各省千人战阵结束后,是来自于九边军镇的辽东镇五百军士,他们骑着战马经过了承天门。
当他们身上的气息爆发出来时,所有感受到悍将气息的人都惊住了,因为五百军士之中,足足有五十名军士是悍将。
哪怕这是九边军镇的精锐,悍将的比例也高的离谱。
这并不是个例,之后一个个军镇的五百军士出现,他们都骑着战马,同样十人长都拥有着悍将实力。
“果然是九边精锐,有这等军队守在边关,才让大乾安枕无忧!”太上皇不由感叹道。
他也看的热血沸腾,如果小上二十岁,他都想带着这些军队去杀敌了。
最后一支军队走了出来,他们与前面的军队有些不同。
五百军士两两之间多了一匹高大的战马,战马的背上驼着一门佛郎机火炮。
“这是太子的亲卫军!”在看到这支军队旗帜时,有人认出了这支军队的身份。
“那是炮吗?这支军队怎么会有这么多门火炮?”也有人问出了自己的疑问。
五百名军士身上披着重甲,连身下的战马都同样着甲。
他们所过之处,街道两边的人都感觉到地面在震颤。
“这是你的私军?”太上皇转头向李蔷问道。
“是的,为了这支军队,花费了不少银子,还调集了几位大匠与很多工匠为他们研究制造武器,他们是战场的未来!”李蔷笑着回道。
这支火炮军才是此次演武的杀手锏,是真正震撼众人的军队。
其余的军队再怎么强大,那不过是传统的军队。
城楼之上,所有人都在关注着这支军队。
“这一定是重甲骑兵,这样一支重甲骑兵上了战场就是无敌之师,可惜人数还是少了些!”一位将军摇头感叹道。
重甲骑兵是战场上的噩梦,骑兵与战马披全甲,几乎没有任何的破绽。
近千斤的重量,加上集群冲锋之下,挡在其面前的一切都会被摧毁。
不只是这位将军如此以为,其余人也认同这位将军的看法。
“各位,还请拿起面前的耳塞,下面的声音有些大!”李蔷笑着对城楼上的人说道。
他拿起了一幅耳塞交给了太上皇,太上皇看了他一眼,接过后戴在耳朵上。
有些官员戴上了耳塞,但还有不少人没有在乎李蔷的话。
特别是鞑靼部的使者,更是不屑的将耳塞扔在地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