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对于以季家村为代表的流民来说,他们所需要的食物,只要有填饱肚子一个功能就够了。
  如果还不会造成消化不良、腹泻涨肚,那就是能救人命的粮食!
  总而言之,一句话概括——
  碳水、碳水,还是碳水。
  不是有个笑话这么讲的吗,如果给诸葛丞相三万包方便面,蜀汉大军早就打进长安城了。
  这也就造成了现在,霍琮捧着碗里的黄色糊糊,目光凝重,眉头紧蹙,慎之又慎地尝了一口。
  “怎么样,”郦黎期待地看着他,“能尝出来里面有什么吗?”
  霍琮犹疑着回答:“米,麦,还有……粟?”
  “答对了!”郦黎一拍手,直起身笑道,“但不完全对,我还加了黍和大豆,但数量不多,主要成分还是米和麦,做法是将米麦炒熟捣成粉,吃的时候冲水泡开就行,如果没有时间直接生吃也可。你们行军的时候,一般都带什么干粮?”
  “吃馒头,烧饼,就着大酱。”
  霍琮放下碗,就和郦黎说的一样,这玩意儿虽然顶饱但味道一言难尽,他对这个糊糊的味道着实不敢恭维。
  又苦又咸又涩,霍琮猜测,郦黎应该还放了一些最次等的井盐。
  所以他顿了顿,补充道:“还有一些腌制品,补充盐分。”
  “我这个压缩干粮,比起传统的军粮更方便消化,也更适应乱世的赈灾救民。”
  郦黎用镶着金的勺子,从布袋里舀了一勺干粮粉,说道:“我听说,有些地方施粥,每天限量一百碗,官府的人发完就走,也不管剩下的人有没有东西吃。流民们为了争抢上一□□命粮食,不惜大打出手,甚至闹出了人命。”
  “即使抢到了,那一碗粥里也稀得只有几粒米,因为连续数年干旱,就连官府粮仓也难以为继。”
  他把水倒进那碗,直到把糊糊冲得又稀又淡,才抬头对霍琮说:“这一碗,如果当初周伯在来京城的路上,能得到这一碗……”
  “他的母亲和妻子就不用把那最后一口粥留给他和子女,或许,他们就都能活着来到季家村了。”
  霍琮:“或许吧。但如今大景的主流还是以粟米干粮为主,米面固然能补充碳水,但稻米大多生长在南方——”
  说到这里时,他猛地停下了。
  “你想让我往南方发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