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反派鳏夫盯上了(女尊) 第7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不,柑农们的剪子都快剪冒烟了,就为了赶在年节之前把货发出去。”
  “我都准备再多买几块地,扩大种植规模,现在简直供不应求啊。”
  “既然供不应求,那价格就掌握在我们手里。”沈黛末斜倚着扶手,轻声道。
  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击中在沈黛末的身上。
  因为喝了酒,她的发髻有些松散,半透明的岫玉簪子低垂,如雨滴般的流苏在浓墨的乌发间若隐若现,几缕青丝落在脸颊畔,一旁的烛火朦胧了她轮廓柔和清丽的面容,略带醉意的眼眸水澹澹的,抬眼间水波流转,淡雅清绝。
  虽同为女人,但众人眼神皆有刹那失神。
  其实,霍青的《寒山柑赋》反响虽好,但还不至于爆火的程度,真正让它名声大噪的是霍青回到京城之后,另作的一首《寒山晴雪记》。
  里面描写了她与沈黛末同游云川湖的场景,诗中说她眸似海棠醉日,眉如浅淡青山,一颦一笑,恍若雪中仙子。从此,寒山黛娘成了美女的代名词,京城纸贵,连诗中她亲自剥的寒山柑也跟着沾了光,声名大噪。
  柑橘商中有不少人此前从未见过沈黛末,如今亲眼见到,也终于明白霍青为什么能惦记她这么久,都回到京城了,还要专门再为她另作一首诗。美男遍地都有,美女却是稀缺之物,更何况还是年轻有为,管理者一方百姓的知县,可不心心念念不能忘怀。
  “大人刚才说价格在我们手上,是何意?”祝安跟沈黛末接触的时间最长,早就习惯了周围人初见沈黛末时的惊艳,于是接过她的话,问道。
  沈黛末道:“寒山柑借着霍青诗人的东风打出了名号,虽然订单看着多,但大多都是赶京中潮流尝个鲜,柑橘说破了天也就是个水果,不似东珠蜀锦这类奢侈品,等风潮渐渐过去,寒山柑也就被人抛之脑后,此时扩大种植规模,以后只能看着它们烂在地里。”
  商人听完沈黛末的分析,面面相觑,连忙问道:“那大人觉得我们应当如何做?”
  沈黛末微微偏头,扶了扶欲坠的流苏玉簪,道:“物以稀为贵,能被霍青诗人专门写诗夸过的柑橘,短时间内自然会受名流追捧,想在宴会上请宴宾客,可若是我们现在就让寒山柑流入寻常百姓家,那名流也就不屑把玩食用了。”
  “所以大人是想……”祝安询问。
  “垄断资源,制造稀缺。”沈黛末冷静道:“个头小的寒山柑全部内部消化,本来城中柑橘种植就不多,城内百姓完全可以做到。维持如今的柑橘规模,不许扩种,只有个头大、形状饱满、颜色好的寒山柑才允许销售出去,并且价格要贵。年底了,各地官员都会向陛下朝贡,趁着这次热度,你们都挑一批品质最好的寒山柑敬献给陛下,若能得陛下和后宫贵君们的喜欢,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寒山柑打造成柑橘之王,成为像胭脂米这样长供于贵族之物。”
  商人们听到如此长远周密的计划,无不惊叹,连连答应。
  看到她们答应,沈黛末也松了一口气,计划顺利进行了。
  沈黛末谨记自己的身份是官员而非商人,推销寒山柑,是她提高官府收入的手段。
  但她同时也预料到到商人会为了利益扩大种植,若是在现代当然可以,但在古代不行。
  即使在太平盛世,风调雨顺的年代,依然有无数百姓饿死,寒山县更是每年冬天都会冻死不少人,若是任由商人买地种柑橘,势必会挤占耕地空间,万一遇到个天灾,那寒山县就完蛋了。
  所以她这次酒局的最终目的,就是维持现有的柑橘规模。这些柑橘商自然也担心此时有人进场分走她们的利益,自然对沈黛末马首是瞻。
  如此,沈黛末既笼络了这些商人,又有了一大笔税收,又保住了耕地,一石二鸟。
  宴会之后,沈黛末留下祝安一人,听说她年前要动身去京城,于是请她帮忙打听一下师英的事情。
  祝安听到师英的名字,笑道:“大人说的这位师校尉,我认识。”
  沈黛末惊喜地酒都醒了一半:“怎么说?”
  祝安道:“我走南闯北,免不了要于官员打交道,也听说过师校尉的发家经历。听说她祖籍洪州,七年前来到京城投军,后来娶了望族卢氏的一位鳏夫,卢氏与文氏联络有亲,因此与太女沾亲带故,师校尉乘了东风,从普通士兵一跃成了校尉,也成了太女近臣,光是宅院就占了一条街。”祖籍洪州,七年前来到京城,跟之前马氏说的都对得上。
  沈黛末第二天就将这件事告诉了师苍静和马氏。
  起初他们听到师英的消息满脸激动高兴,可知道卢氏的存在之后,表情瞬间凝滞了,尤其是马氏。
  妻主以为他死了,再娶新人,就算回到师英身边,他又该如何自处呢?
  马氏顿感凄凉,掩面哭了起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