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210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卫子夫上前为刘彻脱掉外袍,擦干刘彻身上的雪。卫子夫对刘彻给刘挽送去何物并不关心,只问:“陛下用过膳了吗?”
  “并未,让他们准备准备。”刘彻说话间走过去坐下,将卫长公主将做好的衣裳拿在手上看了看,“大概也只有你能学到你娘的好手艺。”
  言罢瞥过刘嘉,刘嘉小声道:“二姐连针都没拿过。”
  对喽,刘挽从小到大连针都没拿过,卫子夫从来不说教她,刘彻更不会让人教。
  “嗯,你二姐手里拿的是剑,是枪,可定天下,可改乾坤。一支笔,更能让天下变。据儿呢?”说着说着刘彻想起没看见的儿子,刘据。
  “在泰永院里,泰永正让他练字。”卫子夫甚是庆幸刘挽终于松口让刘据练字。之前连笔都不让刘据拿,卫子夫看在眼里急得不行,偏又莫可奈何,实在没办法让刘挽改主意。
  刘彻笑了,“是该练字了,朕对据儿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写出和泰永一样的好字即可。”
  要说刘彻这个人,对各种各样的美好事务都有相当高的要求。刘挽小时候聪明绝顶,书读得极好,长大后,文武双全,一手好字尤其让刘彻看得赏心悦目。刘据谁也不用学,只要向刘挽看齐,足矣。
  “在父皇眼中,二姐样样都好?没有不好的吗?”刘嘉侧过头问。
  刘彻道:“有,主意太正,心肠太软。”
  行吧,刘嘉每每打量刘挽都在想,自家的二姐简直是完人,但哪怕在她眼中的完人刘挽,在刘彻那儿依然有缺点的存在,她被挑毛病还能是事?她接受父母的指责,她就是不要学针线活。做衣裳给别人穿,她手里又不是没有会做针线的人,为何要亲自做?
  “怎么?”刘彻被刘嘉问得也反问一句,刘嘉如实答道:“世间无完人,二姐不是,我也不是。”
  对此,刘彻瞥过她一眼,刘嘉理直气壮的道:“我做不好针线也不算大事。”
  刘彻认同的道:“你是大汉的公主,身边不缺会做衣裳的人,想学就学,不想学不学。”
  哎哟,刘嘉要的正是刘彻这句话,骄傲的冲卫子夫昂昂下巴,提醒卫子夫听听,刘彻也是这样觉得的,因此她不需要像卫长公主一样。
  “只一样,哪怕你们是大汉的公主,不可强占民田,夺民生机。否则朕必不容。”刘彻语气骤变,透着让人发寒的冷意。
  本来满脸笑容的刘嘉吓了一跳,正色和卫长公主答应道:“是,儿臣谨记。”
  卫子夫心头跳跳,刘彻不会无缘无故敲打两个女儿。想到年前因为郑家的事,最后曝出河南平阳有不少达官贵族强占民田,平阳长公主莫不是也曾做下同样的事儿?
  刘挽在气氛凝重的时候出来,刘据被她丢在屋里继续练字,同刘彻、卫子夫见了礼,刘挽的神色并无异样,刘彻同卫子夫道:“你带孩子们去看看晚上用的菜色。”
  刘彻是在借机打发卫子夫和卫长公主、刘嘉。
  卫子夫没有半点迟疑,领着两人女儿,将宫人们全都唤退去。
  “姑祖母送上的?”刘挽询问一句。刘彻应一声,“朕原以为他们下手再狠也不过如此,现在看来大汉的情况比朕所知道的更严重。”
  “父皇依然没有做下决定。”刘彻心里难受,可是有一个问题并非刘彻能够忽视。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馆陶大长公主所披露出来的田地有两万亩。大汉多少的勋贵,多少的世家,倘若全都彻查,大汉将会引发多少动荡,后果是大汉承受得起的吗?
  “匈奴是劲敌。”刘彻确实下不了决心,刘挽道:“不如,民不告则官不究。”
  第321章 私心太重
  刘挽知道刘彻痛心, 痛心各家够狠,妥妥要亡大汉的前奏。
  可同样,刘彻要是下狠心整治,与之而来要面临的何尝不是须得接受天下动/乱的可能。
  既然如此, 想个折中的办法, 不必一口气解决, 一个一个的解决。她提出的所谓民不告则官不究, 未必不是惑敌之策。
  刘彻目光闪烁着精光,“民不举则官不究。办法不是不可以, 有一个问题同样不能忽视。他们会变得越发精明, 倘若将来想查时, 未必能查得出来。”
  “事情做了, 必有痕迹。”刘挽觉得再聪明的人,无论他们用多少办法,都无法完全抹去所有的痕迹。况且,现如今的人都捏着免死金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